
《单弦艺术浅谈》作者阚泽良老师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战场前沿慰问演出;1953年,一曲《寡妇得自由》轰动大江南北;1958年,自编自演的单弦《干劲足,智谋多》获得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优秀节目奖;同年,阚泽良先生自编自演的单弦《勤俭持家》,被上海唱片社灌制成唱片;1956年至1967年,在吉林省广播曲艺团录制近百段单弦新曲目;并率张云霞等“吉林琴书”创作小组的同志,创建了具有吉林省民族民问特色的新曲种“吉林琴书”,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爱戴,并在中南海受到中央领导接见。
编辑推荐
《单弦艺术浅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阚泽良,1992月生于天津,是中国曲艺界资深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曾师从刘增祥、华连仲,1957年成为中国单弦大王荣剑尘的亲传弟子。他14岁开始在天津学艺,先后在沈阳曲艺团、吉林省歌舞团、吉林省曲艺团、吉林省戏校任职,1986年调至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任鼓曲系主任。现为天津老曲艺家艺术团团长,历任天津曲艺家协会理事、吉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多次参加全国文代会。2001年获得”从事曲艺工作五十年有突出贾献的曲艺家“荣誉称号。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单弦的起源与发展
怎样表演单弦
打鼓六法
岔曲前奏及击鼓法
常用单弦曲牌介绍
岔曲曲谱
单弦段子
后记 序言
阚泽良老师,1929年5月生于天津,是中国曲艺界资深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曾师承刘增祥、华连仲,1957年成为中国单弦大师荣剑尘的亲传弟子。他14岁开始在天津学艺,先后在沈阳曲艺团、吉林省歌舞团、吉林省曲艺团、吉林省戏校任职,1986年调至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任鼓曲系主任。现为天津老曲艺家艺术团团长,历任天津曲艺家协会理事、吉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他多次参加全国文代会,并于2001年获得“从事曲艺工作五十年有突出贡献的曲艺家”荣誉称号。
1952年,阚泽良老师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战场前沿慰问演出;1953年,一曲《寡妇得自由》轰动大江南北;1958年,自编自演的单弦《干劲足,智谋多》获得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优秀节目奖;同年,阚泽良先生自编自演的单弦《勤俭持家》,被上海唱片社灌制成唱片;1956年至1967年,在吉林省广播曲艺团录制近百段单弦新曲目;并率张云霞等“吉林琴书”创作小组的同志,创建了具有吉林省民族民问特色的新曲种“吉林琴书”,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爱戴,并在中南海受到中央领导接见。
阚泽良老师嗓音洪亮,字正腔圆,音色纯正,功底深厚。他对单弦艺术造诣极深,不论是继承传统曲目,还是创造现代曲目,都能融古贯今,十分得心应手,在观众中口碑极佳。
他的代表曲目有:《霸王别姬》、《骂曹训子》、《鞭打芦花》、《文天祥》、《风波亭》、《武松杀嫂》等。这些曲目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并广为传诵。 后记
《单弦艺术浅谈》即将问世了。
首先,我要感谢中国文联党组,感谢中国文联“晚霞文库”编委会,感谢中国曲艺家协会刘兰芳、姜昆、黄启钧、刁惠香等同志。
我也要感谢徒弟金志刚。他虽然是我的弟子,也需说几句。他太忙了!但他忙中偷闲。从这本书的资料搜集、筛选、整理,到撰稿、编辑,乃至规范记谱、书稿校对,他都付出了心血。
所谓浅谈,是指我只是把我一生创作、演唱和掌握的一部分曲牌和段子,奉献给广大单弦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因为有些段子,如《蝴蝶梦》、《水蟒草》、《画皮》等,涉及僧、道、仙的故事,应否公诸于世尚需研讨,所以未列其中;有些段子虽然故事有趣儿,但是确实已经不合时宜,不便列入;有些姐妹艺术形式的一些曲牌也不宜列入本书;有些学术探讨问题,也需在其他层面探讨定论。但是,将来我会以研讨的方式,跟广大读者交流。
另外,由于演员表演风格不同,段子中的人物个性不同,间奏、伴奏和记谱也不同,所以在学习演唱同一曲牌时不必生搬硬套,要灵活运用本书,去粗取精。
最后,我要感谢李燕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感谢赵连起、高寿鹏等同仁,感谢我的夫人孙洪珍和刘晶等弟子们对我各方面的一贯支持。 文摘
单弦的起源与发展
金志刚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多层次、多系统、多元化。
一中国的民族众多。由于自然条件、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制约,为了自身繁衍生息,各种生活方式在互相之间产生的撞击、制约、改变、联盟过程中,就自然会发生民族文化的互相撞击、打破、渗透、交流、融合,乃至变化、转移、升华。
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数不算太多,但历史久远,可上溯至公元前21世纪。虞舜时称肃慎,两汉时称悒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漠河,公元926年改名女真,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继位,改女真为满族。
满族分布的区域也很广,北至胡里改、蒲与(乌苏里江、黑龙江流域直至俄国东南地区),东至朝鲜半岛,西至山西,南至河南境界淮河流域。由于民族分布区域广大,而且相当大数量满人混杂于汉、蒙、朝等各民族之中,自然受各民族文化影响,从而形成了满族的文化特质——多元性。
单弦亦称八角鼓,作为满族文化精髓之一的艺术形式,从一开始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融合性。就如同满族自身一样,她从未自立于中华民族之林之外,尽管与其他民族有过争斗、战争,并一度统领全国,建立大清,但她主动与汉、蒙、朝等民族融合(如建立蒙八旗、汉八旗),提倡民族同化。
单弦,将各民族、各地区的原生态的民歌、小调、山歌聚集并汇总到一起,经过总结、改造、提炼,收入单弦曲牌。吸纳改造之后的单弦,共有120多个曲牌,丰富升华了民族民间艺术,使其成为满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ISBN | 9787505961111 |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作者 | 阚泽良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