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全面论述中国书画鉴赏与庋藏的工具类学术专著,一部从理论到实践指导书画鉴赏与投资的力作。全书60余万字,450余幅插图,体例严谨,范围宏约,论述精当,考证翔实,是掌握书画鉴定和艺术市场的向导,一把开启中国书画鉴藏之门的钥匙! 目录
12出版说明
13例言
14序言
上篇
1第一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概述
3一、 古代人物画发展概述
18二、 古代山水画发展概述
37三、 古代花鸟画发展概述
55第二章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概述
69第三章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发展概述
71一、现代人物画发展概述
75二、现代山水画发展概述
82三、现代花乌画发展概述
87第四章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发展概述
91第五章书画鉴藏名词术语集汇
93一绘画
102二书法
111三其他
中篇
113第六章书画鉴定的基本方法
115一书画鉴赏与书画收藏的含义
117二、书画鉴定的目鉴与考证
117三、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
117(一)笔法在书画鉴定中的作用
119(二)墨法在书画鉴定中的作用
120(三)设色法在书画鉴定中的作用
121(四)结构和章法在书画鉴定中的作用
122四、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
122(一)款识与题跋的内容及鉴定
123(二)印章的内容及鉴定
125(三)纸绢的种类及鉴定
126(四)装裱的形式及鉴定
127(五)书画鉴定的旁证材料
129(六)著录在鉴定中的作用
131第七章书画作伪及其鉴定方法
132一、完全作伪的形式与鉴定传统作伪的形式和现代作伪的方法132
(二)募制作伪法的鉴别132
(三)临制作伪法的鉴别133
(四)仿作作伪法的鉴别134
(五)造作作伪法的鉴别136
(六)代笔的鉴别及代笔作品的收藏价值138
二、部分作伪的形式与鉴定139
(一)改款添款,减款的作伪法及鉴别139
(二)拆配的作伪法及鉴别140
三、书画作日的形式与鉴定141
第八章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鉴定143
一、古代人物画鉴定要义145
二、古代人物画画家与画作151
(一)两晋南北朝155
(二)隋唐155
(三)五代162
(四)宋代166
(五)元代172
(六)明174
(七)清代177
三、古代山水画鉴定要义181
四、古代山水画画家与画作192
(一)两晋、南北朝192
(二)隋唐192
(三)五代195
(四)宋代197
(五)元代206
(六)明代2(2
(七)清代226
五、古代花乌画鉴定要义245
六、古代花乌画画家与画作255
(一)汉、三国两晋南北朝255
(二)隋唐255
(三)五代258
(四)宋代260
(五)元代267
(六)明代270
(七)清代276
第九章中国古代书法作品的鉴定287
289一、古代书法鉴定要义
296二、古代书家与书作
296(一)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z99(二)隋唐
302(三)五代
30Z(四)宋代
304(五)元代
305(六)明代
307(七)清代
311第十章中国现代绘画作品的鉴定
313一、现代人物画鉴定要义
316二、现代人物画画家与画作
319三、现代山水画鉴定要义
323四、现代山水画画家与画作
329五、现代花鸟画鉴定要义
334六、现代花乌画画家与画作
341第十一章中国现代书法作品的鉴定
343见代书法鉴定要义
347一代书家与书作
347第十二章中国古代书画鉴藏及流传
353一、代书画鉴藏与流传概述
359二、古代书画鉴定家与收藏家
359(一)两晋南北朝
360(二)隋唐
361(三)五代
361(四)宋代
363(五)元代
363(六)明代
366(七)清代
375第十三章中国现代书画鉴藏及流传
377现代书画鉴藏与流传概述
282二、现代书画鉴定家与收藏家
385第十四章中国古代著名书画家作品真伪鉴定实例
399第十五章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作品真伪鉴定实例
413第十六章中国历代书画鉴定参考图籍
415一、著录参考书籍
422二、画理论专著
430三、画册书帖
432四、工具类书
下篇
第十七章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与投资433
一、书画艺术品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其组成部分435
二、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位及其两者的关系436
三、书画艺术品的形制及投资436
四、书画艺术品的价格确定及预测431
五、书画艺术品的收藏渠道和销售渠道438
六、明清字画的投资及收藏439
七、现代书画的投资及收藏440
八、当代书画家的投资与收藏441
九、书画艺术品的拍卖442
十、艺术博览会的参与443
十、画廊开设的条件及其业务的开展443
十二、书画艺术品的经纪人与批评家444
十三、书画收藏的误区及注意事项445
十四、书画收藏保管的措施和方法446
十五、书画赝品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446
十六、艺术品著作权法的保护447
第十八章作者鉴藏论文选449
一、黄宾虹绘画艺术的价值及其鉴定要义451
二、张大干的绘画风格及其鉴定472
三、陆俨少的书画艺术及其鉴定方法504
四、任伯年的绘画风格及其鉴定529
五、 “海派”画家的绘画风格及其鉴定548
六、华亭画派“和董其昌山水画真伪考558
七、气象韵格自可辨也571
——论气韵在中国传统绘画鉴定中的价值及其意义
八、钱该投向哪些画家579
——关于当代中国画艺术市场及其投资导向的若干思考
●附录一
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582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585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59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596
国家文物局规定书画作品限制出境标准600
●附录二
全国各大拍卖公司通讯地址603
605海内外部分画廊通讯地址
●附录三
608公元干支纪年对照表
608月令节序异称表
609清历史纪年简表
●附录四
619图录目次
629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631后记 文摘
书摘
一、古代人物画发展概述
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绘画中较早出现的一大画科,是与山水、花鸟相对独立而独自存在的绘画门类。她以描绘人物形象为主体,以笔墨运用中的“勾线为主,衬染为副?的表现手法,使所绘对象达到传神写照、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中国人物画从她一开始力求将所绘人物刻画得自然逼真,而逐步发展成以意象的形式去表达作者的审美感受,并依赖欣赏者创造性的自我鉴赏力,通过人之精神状态,以完成视觉之外的审美价值。为此,人物画除力求将人物对象刻画得自然逼真之外,更强调所绘对象的形神兼备、传神写照、气韵生动,而这种传神之法,又常将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一定的环境气氛之中。
中国人物画若从创作的题材上分,大体可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和历史故事画等,并已形成一套流传有绪、体例完备且又灵活多变的规范,从而成为中国绘画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稚拙而浪漫的艺术
——远古到汉代的人物画
中国古代的人物画历史,其源头可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文化。这点可从目前考古发掘中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绘画形式中得到证实。如岩石、刻绘、彩陶、壁画和帛画等。从原始社会遗留的岩画上分析,其描绘的内容多为一些狩猎场面,人物形象显得粗犷而简洁,表现风格古拙而独特。这种原始形态的绘画艺术,应为我国最早粗犷的主题性情节人物画,洋溢着质朴而浪漫的气息,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战国时代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转变时期,莅这一时期的宫廷壁画中,一些历史神话故事,以及反映战争、狩猎、宴乐、出行等现实生活的题材也大量进入了绘画。这些人物画中,人物的形象更加夸张,表现手法更为成熟。可惜的是,这些远古的人物壁画,一般仅见之于文献记载,实物已不可考。就是战国时期的宫廷壁画也已随着建筑物的摧毁而荡然无存。但值得庆幸的是,从迄今出土的一些战国帛画、彩绘漆画,以及青铜器、陶器等物上的人物形态分析,仍可依稀窥见战国人物画的艺术风采。
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独立成幅的绘画实物,当数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和《人物驭龙》两幅帛画。《人物龙凤》帛画(图1)中人物、龙凤形状似以毛笔勾线而成,右下方绘有一位宽袖、细腰、裙裾曳地的女子侧身伫立,画的中上方绘有一飞翔着的引颈张啄的大凤鸟,画的左边则绘有一条张举双足欲上腾飞的龙,意在表现龙凤引出这女子的灵魂得以升天。《人物驭龙》帛画(图2),画面正中绘有一侧身男子,峨冠博带,腰佩长剑,手持缰绳正驾驭着一条其状若舟的飞龙,意欲升天。这两幅人物帛画,形象准确,神情生动,线条流畅。在表现手法上,《人物龙凤》帛画具有一定的装饰趣味,而《人物驭龙》帛画却运用了平涂与渲染画法并用、略施色彩的技法。从这两幅我国现存最早的独幅绘画原迹分析,不但代表着我国早期人物画精湛而高超的艺术水准,而且标志着中国绘画以线描为主要造型的这一传统手法在战国就已形成,从而为我们研究鉴赏中国人物画提供了最早的实物依据。
时代发展到了汉代,人物画的创作已相当发达,这除了一些绘于宫殿和寺庙的壁画之外,还有墓葬壁画、帛画和画像石等。从目前陆续出土的墓葬帛画与壁画来看,人物画的表现题材和表现内容也已相当丰富。在已经出土的汉代帛画中,又以马王堆一号墓中的一幅“T”形“非衣”帛画最为著名。这件□侯妻墓(图3)帛画上部与下部尺寸不等,上部宽92厘米,下部宽47.7厘米,纵205厘米。画面最上一段描绘的是天上景象,正中绘一人首纹身的女子,有专家认为这是主宰天国的女娲。其下有骑兽怪物与悬铎,周围祥云缭绕,神禽瑞兽,另有守卫天门的天神等。中段描绘的是人间世界,主要绘有墓主利苍的妻子,前有两男子跪迎,后有仕女随从。人物的上方绘有华盖,周围则有众多珍禽栖翔。另还绘有人间景象,人们正在尽情宴欢,祷祝墓主的灵魂得以升天。最下端则描绘各种神仙怪兽,似在表现天上、人间、地下,天人合、生死同乐的观念。从这件汉代帛画来看,全图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比例恰当,线条流畅。尤其是色彩的运用,由于作者采用了平涂加渲染的着色方法,使得所绘色彩显得华贵而艳丽、多变而统一,并使装饰性与写实性巧妙统一,成功地反映出汉代人物画高超奇特的艺术水准。
另据现已发掘的汉墓壁画分析,其表现内容与题材更是丰富多彩,既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有宴庆和游猎的场面。其中又以西汉洛阳h千秋墓壁画最为出色。这件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墓主壁画,描绘的是男女墓主乘龙持弓,分乘三头凤鸟,在持节仙翁的引导和各种神兽的簇拥下,飘然升仙的故事。另有西汉洛阳的八里台墓壁画和东汉辽宁的营城子墓壁画、东汉内蒙古的和林格尔墓壁画等,也十分出色。这些壁画艺术,人物造型奇特夸张,用线流畅自如,衣纹线描流转飞动,并都采用勾线与填色相结合的手法,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另外,从四川成都凤凰山出土的画像砖《弋射收获图》,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民间匠师们那种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弋射收获图》分为“弋射”与“收获”两个部分。图中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夸张,线条粗犷。正是这种稚拙而浪漫的艺术,使人们从中可窥见人物画从原先较为稚拙古朴的风格逐渐发展到浪漫夸张的风格这一演变过程。正是这种质朴稚拙而又浪漫夸张的艺术风格,启迪并影响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艺术创作。P3-4
ISBN | 7102033141 |
---|---|
出版社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作者 | 叶子 |
尺寸 | 16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