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戏曲系年初编 [平装] 753208299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409203 类别: 图书 艺术 戏剧 戏剧史事
《近代上海戏曲系年初编》以年代为经,作品为纬,比较细致地勾了1840到1919年间上海戏曲的概况。上海开埠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近代戏曲活动在南方的中心。《近代上海戏曲系年初编》描写了这一由传统向现代转型阶段上海戏曲舞台的原生状态,包括历史背景材料、作家创作活动、戏曲演出活动、戏曲界人物存没变化等。《近代上海戏曲系年初编》体例谨严,条理清晰,叙述简明,材料丰赡,不但对研究近代上海戏曲发展史有用,而且对了解近代上海市民阶层的社会生活状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编辑推荐
《近代上海戏曲系年初编》为近代上海文学系年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赵山林,1947年5月生,江苏邗江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戏剧学通论》、《中国戏曲观众学》、《中国古典戏剧论稿》、《诗词曲艺术论》、《唐诗三百首新评》、《宋词三百首评注》、《牡丹亭选评》等,主编有《大学生中国古典文学词典》等。 田根胜,1968年9月生,安徽枞阳人。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发表《近代悲剧观念的变迁》等学术论文多篇。 朱崇志,1974年7月生,山东临沂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发表《明清戏曲选本的戏曲特征论》等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凡例 1840年 1841年 1842年 1843年 1844年 1845年 1846年 1847年 1848年 1849年 1850年 1851年 1852年 1853年 1854年 1855年 1856年 1857年 1858年 1859年 1860年 1861年 1862年 1863年 1864年 1865年 1866年 1867年 1868年 1869年 1870年 1871年 1872年 1873年 1874年 1875年 1876年 1877年 1878年 1879年 1880年 1881年 1882年 1883年 1884年 1885年 1886年 1887年 1888年 1889年 1890年 1891年 1892年 1893年 1894年 1895年 1896年 1897年 1898年 1899年 1900年 1901年 1902年 1903年 1904年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1909年 1910年 1911年 1912年 1913年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19年 咸丰同治光绪间(年代未详) 参考书目举要 重要人名索引
序言
若干年前,去看施蛰存先生。施公见面即问:“你的博士论文,做了什么题目?”答日:“《中国诗学之精神》。”施公随即摇头:“这个题目太大。”那时,我心里还真有些不以为然。年轻时不敢做,何时才做?等到这些年多少看了一些近代文学的材料,再回头看看自己从前那以“中国……”为题的文字,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寅恪先生自许平生为“不今不古之学”,且说其常识的意思:因为中古以前的材料太少,太易于逞新说,而中古以后的材料又太多,不易于深透把握。寅恪先生是那样兼具谨严精审的眼力与通达大气的史识,做中古的学问之所以能出绝大成绩,他的性情与学问材料之间有一种恰当的配合,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有人曾以生命的长度与中国文史材料的程量作一简单比较:先秦两汉,患材料太少;六朝隋唐,稍少;宋,可能刚好相等;元明,材料或多出一倍;清代,或须几辈子才能消化材料;近代,又比清代多出不知几倍……。面对至今仍然尘封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大量近代文史材料(且不必说近代入已经消化了的前人材料,亦构成今人掌握的“近代文史材料”之一部分),要想做近代文学的综合研究、宏大叙事,——咄!你孙悟空再是有天大本事,也还得乖乖地跟着唐僧一步一步走来!
文摘
胡盍朋作《泪罗沙》。有民国五年(1916)十月上海国光书局铅排本。为《古僮文献捃遗》第二种。首有徐瀛、王诩、汤润略所撰序文;作者自序、后序;例言;张润珍题词及吴绍矩《胡子寿先生事略》;附录胡子寿及友人诗若干首、司马迁《屈原列传》(节录)、唐沈亚之《屈原外传》。自序云:“辛亥秋试,游金陵之妙香庵,得拜三闾大夫画像,归后决意作《泪罗沙还魂记》以吊之”。取材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与沈亚之《屈原外传》。二十出。叙屈原忠而被谗,放逐十载,又将被放逐出境,于五月五日悲愤投泪罗江。死后为湘江水仙,九月九日于湘江还魂,被渔父捞起送归。时楚怀王已死,太子继位,知屈原之冤,恭迎还朝,擢拜为楚国令尹。 是年,曲家王德晖与徐沅潋在北京相遇。王著有《曲律精华》,徐著有《顾误》,均为讨论曲律之作。此次相遇,二人各出手稿,互相参校,将二稿合为一书,标名,取三国时流传之“曲有误,周郎顾”之意,以戏曲鉴赏家的姿态进行评论。全书共四十章,内容多摘录前人关于律吕宫调方面的理论,对发声、出字、收韵等法品评精当,足资参考。今存咸丰元年(1851)北京篆云斋原刻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收有此书。 上海第一家营业性质的昆剧戏园三雅园开业。位于当时县署西首一顾姓大族家中,今南市四牌楼附近。上午卖茶,下午兼作戏园(初时城内尚无夜市),专演时称文戏的昆剧折子戏。 怡怡集曲社成立,成员有王拙如、姚澹人、舒春圃、邓顺之、韩华卿等,活动地点在上海旧城一带。
ISBN7532082997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赵山林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