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歌剧研究 [平装] 7806924701,97878069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409953 类别: 图书 艺术 戏剧 歌剧艺术
《谭盾歌剧研究》内容简介:杨和平先生曾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攻读博士学位,《谭盾歌剧研究》是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该书内容丰富,学术性强,读起来也令人感到饶有兴味。谭盾是中国现代音乐的标志性人物,谭盾的价值,不仅限于他的作品,更在于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最先走向世界、并被国际认可的中国现代音乐作曲家所带给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激情、鼓舞和信心;在于他音乐创作中异乎寻常的开放胸怀和思想跨度、以及由此带给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影响等。因此,无论谭盾的音乐是否合乎您的口味,要想了解和研究中国现代音乐,认识谭盾,几乎已成为不可绕过的重要一步。 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研究者需要拥有较多方面的文化学养。像杨和平博士这样,能将谭盾的《九歌》、《马可·波罗》、《牡丹亭》、《茶》、《秦始皇》五部歌剧,放到东、西方文化和现代歌剧发展的大背景上进行观察,并就歌剧的剧本、音乐材料、结构与结构力、戏剧思想等四大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写出论文者,在国内还是首篇。因此,该研究成果也具有明显的前瞻性意义。
编辑推荐
《谭盾歌剧研究》:音乐博士学位论文系列
作者简介
杨和平,男,1971年出生,湖南人,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曾分别于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音乐分析,先后在《音乐研究》、《音乐艺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乐府新声》等音乐期刊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主要如“论展开性变奏及其发展”、“扭曲的音响时空——陈晓勇室内乐《warp》的作曲技法与组织结构分析”、“欲望之镜_德青歌剧“赌命》的创作技法与戏剧观念分析”、“勋伯格《管弦乐五首》(OP.16)之一的音乐材料分析”、“析小提琴协奏曲《红楼梦》的语言与结构”、“缤纷的色彩与多重意象——评贾达群舞剧《鹤鸣湖》的音乐特色”等等。
目录
序言I李吉提 序言Ⅱ彭志敏 摘要 绪论 一、现代歌剧发展概述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 第一章 剧本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非传统叙事的戏剧文本 一、《九歌》剧本分析 二、《马可·波罗》剧本分析 第三节 叙事性的戏剧文本 一、《牡丹亭》剧本分析 二、《茶》剧本分析 三、《秦始皇》剧本分析 第二章 材料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主题 一、多元主题设计 二、主题的展衍与组合 第三节 音型化材料 一、类型 二、音型组合 第四节 吟诵材料 第五节 拼贴与仿作材料 第六节 打击乐 第三章 音乐组织 第一节 材料布局 第二节 即兴与机遇对位 第三节 织体设计 第四节 空间设计 一、空间设计 二、舞台乐队(器)的戏剧作用 第四章 结构与结构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场景结构阐释 一、《九歌》 二、《马可·波罗》 三、《牡丹亭》 四、《茶》 五、《秦始皇》 第三节 结构特征 一、交错镶嵌 二、板式变速 三、“框边”布局 四、形象结构 第四节 结构力探讨 一、主题贯穿 二、音响信号 三、动机音程 四、结构对位 第五章 戏剧思维 第一节 巫傩/戏曲色彩 第二节 器乐表现与声音观念 第三节 “文化配器一复风格”思维 结语 附录一 三部歌剧中五声性主题(群)设计(图示及说明) 附录二 歌剧场景结构图示 附录三 歌剧《九歌》剧本 附录四 歌剧《马可·波罗》剧本 附录五 关于《牡丹亭》CD的相关说明 附录六 谭盾主要音乐作品编年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杨和平先生曾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攻读博士学位,《谭盾歌剧研究》是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该书内容丰富,学术性强,读起来也令人感到饶有兴味。 谭盾是中国现代音乐的标志性人物,谭盾的价值,不仅限于他的作品,更在于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最先走向世界、并被国际认可的中国现代音乐作曲家所带给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激情、鼓舞和信心;在于他音乐创作中异乎寻常的开放胸怀和思想跨度、以及由此带给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影响等。因此,无论谭盾的音乐是否合乎您的口味,要想了解和研究中国现代音乐,认识谭盾,几乎已成为不可绕过的重要一步。 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研究者需要拥有较多方面的文化学养。像杨和平博士这样,能将谭盾的《九歌》、《马可·波罗》、《牡丹亭》、《茶》、《秦始皇》五部歌剧,放到东、西方文化和现代歌剧发展的大背景上进行观察,并就歌剧的剧本、音乐材料、结构与结构力、戏剧思想等四大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写出论文者,在国内还是首篇。因此,该研究成果也具有明显的前瞻性意义。
后记
柏格森曾说“语言本身是一种无奈”,它顽固坚硬,有时我们真拿它毫无办法。柏格森又说:“一种流动的语言可以把我们带到我们想要去的那个地方。它是一根神经,可以把我们的整个灵魂传递到任何东西里去。”这就是说,语言也有温柔与有力的一面,在此,我想借助这个力量感谢我的导师贾达群教授,正是他悉心的指导消解了我在论文写作中诸多焦虑与痛苦。回想三年前,我从沈阳负笈南下,老师耳提面命,倾其所学施教于我,其殷殷携后辈之情让我不敢稍有懈怠,自此焚膏继晷,夜补蹉跎,恍然三年已矣。 感谢杨立青教授、徐孟东教授、林华教授、赵晓生教授、朱世瑞教授、温德青教授、杨燕迪教授、钱亦平教授、韩锺恩教授、孙国忠教授、陈鸿铎教授,他们的授课、讲座与指导意见让我收益匪浅,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学术队伍之中,让我体会到了在上音念博士的幸福之感。 感谢谭盾先生,我们多次愉快的交流让我不仅因此获得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让我从他灵思飞动的言谈之中感受到了一个作曲家丰富又激情澎湃的内心世界。
文摘
插图: 王逸在《楚辞章句·九歌序》中说道:“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也就是说,《九歌》是根据祭祀需要而创作的一组祭歌。其中,《东皇太一》为迎神曲,《礼魂》为送神曲,诗中所祭的神灵有十种,可分为如下三类:(1)天神——东皇太一(春神)、云中君(云神)、大司命(掌管生死之神)、少司命(掌管子嗣之神)、东君(日神);(2)地神——湘君与湘夫人(湘水之神)、河伯(河神)、山鬼(山神);(3)人鬼——国殇(楚国将士之亡灵)[加]。这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楚国“信巫鬼,重淫祀”的社会现状。但是,诗中存有大量男女相悦之词,诗篇的人物也结对出现,如湘君(男)与湘夫人(女),大司命(男)与少司命(女),河伯(男)与山鬼(女)等,无所不能的神灵也为情所困,这是《九歌》中生活化的一面。 歌剧《九歌》只是摘录了其中某些篇章的某几句诗句,上表中,阴影部分(即一、二、三、五、八、九、十、十一)是有摘录的篇目,无阴影的部分(即四、六、七)是没有摘录的篇目。摘录的这些诗句有些采用英译、有些采用拼音,这一种做法在谭盾其后的歌剧创作中被延续下来。
ISBN7806924701,978780692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作者杨和平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