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与讲台:戏剧理论与教学论文集 [平装] 978781112972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舞台与讲台:戏剧理论与教学论文集》内容简介:2000年9月,历史将我推到了云南艺术学院院长的位置上。深感责任重大的我,首先想到的事情是:一所边疆综合艺术院校的生存状态与发展可能是什么。如何不辜负上级组织和广大教职工的厚望,在自己的任期里达到新的发展高度,获得新的办学收成。 在我上任前一年,1999年,我们刚刚开展过一次活动,就是云南艺术学院的建设发展40周年校庆。那一次活动给我留下了悠长的思索:云南艺术学院在历届领导班子努力、一代又一代教职工奋斗和学生们的热情簇拥下走过了40年的艰辛道路.取得了桃李满天下的巨大成就,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历史高度和前进起点。在此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成为新班子新生代的历史任务。在总结经验,盘点家当,为成绩骄傲的同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本科教育办学有较长历史,但没有研究生教育层次;实践型队伍创作能力强,但理论成果少;历史的错综与道路的曲折,体现在校园建筑的犬牙交错状态与后院因为缺少投资而闲置荒芜的情况当中;规模小、社会影响力不够而被提议“合并”的悬剑仍在项上……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迫切性,成为新里程途中首先遇到的关隘。
编辑推荐
《舞台与讲台:戏剧理论与教学论文集》是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蹇河沿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开始执教于云南艺术学院至今。 长期从事影视戏剧教学、研究和创作实践,对西方现代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曾在国家级、省级学术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计六十多万字。出版物过《寻找戏剧——戏剧文化哲学》、《戏剧——文化与美学》、《叩问真理——戏剧、文化、哲学》等学术著作,其理论成果曾多次获国家级、省级艺术理论奖。 创作作品主要有:话剧《黑白祭》、《婚姻本是一种有缺陷的生活》、《豫让斩袍》;电影《小松快跑》、《永远的马头琴》等。话剧《黑白祭》曾代表中国内地参加第四届世界华文戏剧节的演出。
目录
杏坛拈花(总序) 第一篇 戏剧理论研究 冲突与和谐——艺术创造背后的人性解说 中西方悲剧差异背后的文化哲学解读 突出重围——对戏剧生存状态的解析 “谁杀死了我的儿子”——论阿瑟·密勒的《全是我的儿子》 戏剧思维与戏剧创作——关于戏剧文学专业的教学 论20世纪80年代前期戏剧创作的内在矛盾 戏剧动作简论 用的选择:“易卜生主义”在中国的发生 文化研究视野下的中美戏剧交流 第二篇 导演、表演艺术研究 戏剧导演的艺术特征——再创造与全面综合 在文本与舞台之间——以教学实例谈导演在大戏排演前的工作 对教学中导演思维的几点认识 导演构思在片段教学中的体现——记排演曹禺话剧《家》中片段《诀别》 结合独幕剧教学,解析导演的排演计划——以西班牙名剧《一个晴朗的早晨》为例 搭建演员与观众的沟通桥梁 表演创作中的节奏 演员自我与角色创造 试论演员对角色性格的塑造 表演分寸感之我见 舞台影视语言美学初探 还原经典:在现实语境中解读《老妇还乡》 戏剧元素相互借鉴的喜忧刍议 从《当我们死者醒来》看象征主义戏剧流派 戏剧表演教学——让我们从游戏出发 略谈中国模特的发展进程与生存空间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应加强对人才专业意识的培养 第三篇 舞台美术研究 舞台美术设计在导演艺术中的解构——记教学排演苏联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舞台美术教学与实践——舞美设计的色彩应用 关于艺术的本源 谈当代艺术观念与舞台美术发展及教学的关系
序言
2000年9月,历史将我推到了云南艺术学院院长的位置上。深感责任重大的我,首先想到的事情是:一所边疆综合艺术院校的生存状态与发展可能是什么。如何不辜负上级组织和广大教职工的厚望,在自己的任期里达到新的发展高度,获得新的办学收成。 在我上任前一年,1999年,我们刚刚开展过一次活动,就是云南艺术学院的建设发展40周年校庆。那一次活动给我留下了悠长的思索:云南艺术学院在历届领导班子努力、一代又一代教职工奋斗和学生们的热情簇拥下走过了40年的艰辛道路.取得了桃李满天下的巨大成就,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历史高度和前进起点。在此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成为新班子新生代的历史任务。在总结经验,盘点家当,为成绩骄傲的同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本科教育办学有较长历史,但没有研究生教育层次;实践型队伍创作能力强,但理论成果少;历史的错综与道路的曲折,体现在校园建筑的犬牙交错状态与后院因为缺少投资而闲置荒芜的情况当中;规模小、社会影响力不够而被提议“合并”的悬剑仍在项上……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迫切性,成为新里程途中首先遇到的关隘。
文摘
第二,强调体现片段中角色的性格特征(包括人物的心理特征和外貌特征即人物肖像两个方面),找到人物心理情绪的外化,设计人物的典型的形体特征(动作)。其实外部形体就是心理情感的表现,二者必须结合好,缺一不可。 第三,从台词处理、动作选择、道具的选用、演员交流等表演技巧入手,组织好角色的一系列行动。在剧本规定情境中生活,找到角色的自我感觉,这种自我感觉的来源就是通过“想象”,以此去丰富剧作者的文学描述,去完成导演构思。 第四,支点是在导演处理空间的时候,舞美设计给予了整体的设计,无论是布景还是室内、室外的设施,如桌子、椅子、门、窗、床、柜子、树、花台等,都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活动的空间,为导演处理舞台调度提供了最有力的帮助。 第五,交流是导演创造舞台鲜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导演必须通过舞台调度引导演员(角色)向体现导演构思迈进,不能简单地去规定舞台调度或舞台部位,而是耍启发演员有机地进行交流(心理和外部的有联系的交流),这样就不会刻板、生硬,以便达到自然的下意识的情感流露.直至在规定中产难合理的有机的符合人物关系的舞台动作和舞台调度,完成导演的意图。 第六,风格和体裁感的把握,这不是导演一个人去完成的,是需要导演和演员共同去创造的。那么导演在构思演出时,就必须针对剧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进行总体把握。想表达什么?认同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和主张?导演必须准确地确定,否则,就不能得到确切充实的演出处理。 第七,片段节奏的把握也是要注意的.是我们进行大戏排演前的一次训练。
ISBN9787811129724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蹇河沿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