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化:岛国日本的历史抉择》主要包括日本国际化述论、论日本的农业国际化、“和平创出”战略与日本的国际化、日本“国际化”中的大、小日本主义、日本“国际化”论的文化史考察、“西洋化”与国际化、论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国际化趋向、国际化潮流中的日本大众传播媒介、日本“大学国际化”的理论和实践、声调未定的进行曲、战后日本的国际化与当代中日文化交流等内容。
编辑推荐
《国际化:岛国日本的历史抉择》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弁言
当年惊雷般滚过日本大地的国际化热潮,今天人们似乎感到它已成为空谷的悠远余响。但这一曾被称之为日本第三次“开国”的思潮及其实践化,究竟给日本、给世界带来和留下了什么呢?这是人们至今仍有理由所关心的。在其尘埃稍稍落定的今天,或许正是更真切地认识、更准确地评价它的有利时机。这也是我们编辑出版这本小书的旨趣所在。稍觉遗憾的是,本来三年前应面世的这本书,由于种种原因延迟至今。部分因故未能增削内容的篇章,难免“迟暮”之嫌,也是无可如何的了。这是我们要深表歉意的。
自日本国际化思潮初起始,我国学者即予以高度关注并密切注意其发展,相关的研究论文时有所见。1993年,中国日本史学会、天津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还共同举办了题为“日本人与国际化”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由王金林、汤重南两先生编辑的会议论文集《走向国际化的日本》,成为我国研究日本国际化问题的重要参考文献。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日本的国际化问题,是其主要特点。近年,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的宋绍英先生出版了《日本经济的国际化)的个人研究专著,允为这一领域专题研究的代表之作。本书则是对日本国际化问题的综合研究而侧重文化一面。
日本的国际化留给人们可供思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迅速淡化,有一些则日益彰显其生命力。譬如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日本人痛感日本固有的狭隘、自私、保守等的国民性是阻碍日本进一步发展的深层因素,因而十分重视其文化内质的提高;与此相辅相成,他们还非常注意与异质文化的交流,力求在与不同文化的撞击中刺激、改变和提高日本文化的素质,使其更加适应国际社会和时代发展对民族文化的要求。文化内质的改变和提高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日本的持久努力可以说已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
又因为文化所具的“亚位A性”——所谓“亚位”,即人们在谈到某段历史或某一历史事件的成因时,一般总是以“政治、经济、文化”,或“经济、政治、文化”这样的顺序加以说明——“文化”大体总处在“亚位”;所谓A性,即人们普遍承认的相对于政治、经济的易变性,文化的作用则非一时一事,而是更具恒久性;并且,相对于政治、经济的表层性,文化则具有在其背后起作用的深层性。——从这种意义上说,文化的作用相对于政治、经济又具有一种超越性。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世界越来越理性化,这就为文化的作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书引起的轰动,怕也不是空穴来风。对内自觉致力于民族文化的自省及其素质的提高,对外大力促进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以求得相互的理解与信赖,从而达到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目的——在世界一体化趋势迅速发展的今天,舍此似无更理想的人类不同民族、国家间和谐相处、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这也许是战后日本的国际化在文化一面的努力所留给世界的意义之一吧。
日本的国际化留给人们可供圈点思考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譬如有一些学者指出,日本的国际化,不过是日本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实现其政治大国梦想的战略手段而已。见智见仁,本是学术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若您在浏览此书时,能有一二会心之处,则作者与编者的献曝献芹之意,也就差可聊慰了!
胡令远徐静波
1999年春 目录
丛书序
弁言
日本国际化述论
论日本的农业国际化
“和平创出”战略与日本的国际化
日本“国际化”中的大、小日本主义
日本“国际化”论的文化史考察
——兼论日本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及其特点
“西洋化”与国际化
——日本“西学”的历程及国际化的关系
论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国际化趋向
国际化潮流中的日本大众传播媒介
日本“大学国际化”的理论和实践
声调未定的进行曲
——近年日本的“国际化”概述
战后日本的国际化与当代中日文化交流 文摘
四、日本农业国际化对策的新思路
从60年代初起,面对国际化进程的展开及其对农业带来的变化和问题,日本政府即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次GATT乌拉圭农业协议尚未达成之前,日本政府即意识到进一步开放包括大米在内的农产品市场,从而进一步推进农业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即开始考虑其农业政策的调整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适应新的国际化形势的政策措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农林水产省于1992年6月制定的《新粮食、农业、农村政策方向》,对此,国内期刊已有过介绍,这里不再重复。本文将着重评述在GATT乌拉圭农业协议签署之后,日本政府有关方面提出的农业国际化对策的新思路。
在1993年12月14日细川首相表明要接受GATT乌拉圭农业协议的第四日,即12月17日,日本政府即成立了以首相为本部长的紧急农业农村对策本部,全面负责有关农业国际化新对策的制定工作。进入1994年后,以武田诚三为会长的农政审议会亦开始以“伴随GATT乌拉圭农业协议的实施有关农业政策的展开方向”为题进行审议。结果是于1994年8月12口向村山首相正式提交了题为“适应新国际环境的农政展开方向”审议报告,简称“农政审报告”。以此报告为基础,紧急农业农村对策本部于1994年10月4日公布了“有关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对策大纲”,简称“对策大纲”。“农政审报告”与“对策大纲”集中体现了GATT农业协议实施后,日本新的农业国际化对策的基本思路。而考虑到“对策大纲”直接形成于“农政审报告”基础之上,较全面地吸收了后者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比后者更直接地体现着政府的政策意向,为避免重复,本文仅对“对策大纲”予以简要介绍。
“对策大纲”由“对策的基本思路”、“对策目标”和“应有对策”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指出,为尽量缓解GATT乌拉圭农业协议对日本农业、农村的消极影响,使农业、农村顺利走向21世纪,并成为经济社会中的基干产业和重要区域,需在今后农业政策中坚持如下基本方针:(1)确立农业作为有魅力产业的地位;(2)有效利用国土资源,尽可能维持和扩大国内生产,确保国内供给能力;(3)力图以适当的价格向消费者稳定供应优质、安全和新鲜的食物;(4)将农村建设成为宜于居住、充满活力的地区。第二部分从农业结构与农业经营、农业生产、农村山村地区三大方面确定了对应GATT农业协议后新的国际环境的农业政策目标。其中在农业结构与农业经营方面的主要对策目标包括:(1)将大半农地集中在高效、稳定的农业经营者手中,重点、加速整备高生产率农业基础,从而推进农业体质的强化;(2)确保未来稳定的农业经营者;(3)通过推进综合性经营对策,确立能够适应国际化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经营体系;(4)通过积极整备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附加价值的有关设施,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与高效。
第三部分是“对策大纲”的重点,其中全面展示了日本政府有关农业国际化的新的对策思路。这些对策思路主要包括:
1.强化农业结构与农业经营。如此需采取的具体对策是:(1)通过融通强化经营基础方面的长期低利资金,推进农地向高效且稳定的农业经营者集中,吸引新的农业就业者等措施,培育高效、稳定的农业经营体;(2)通过推进第四次土地改良长期计划,扩充土地改良资金投入等措施,促进农业生产基础整备,为高效农业的展开创造条件;(3)通过调整农地制度,有计划利用土地,确保优良农地,维持并增强地力;(4)调动各方面研究力量,积极推进农业新技术的开发。
2.构筑新的大米管理体制。为确保作为国民主食的大米的稳定供给,提高生产者的自主性,强化稻作生产的体质,放宽限制以谋求流通合理化,必须构筑新的大米管理体制。这一新体制的基本框架是:(1)以计划制度为中心调整生产,从中期观点安排储备,全面调节供求结构;(2)在坚持民间自主流通米制度为主体的同时,政府要通过政府米的调整米安排储备与最低准入量限制;(3)通过自主流通米价格形成的制度化,建立合适的价格体系;(4)在确保自主流通米和政府米稳定流通的基础上,放宽流通限制。
3.其他农产品对策。(1)为保证其他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稳定发展,应有效利用价格稳定制度;(2)通过整备有利于生产效率化和合理化的机械设施,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推进流通和加工的合理化,以增强国产农产品的竞争能力;(3)对已经关税化的农产品采取适当的供求调整和价格稳定政策。
此外,“对策大纲”还就保护农业与农村环境,增强农村山村地区的活力,振兴食品产业,加强与消费者的合作,以及推进国际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紧急农业农村对策本部的“对策大纲”公布后,日本政府有关方面即开始从不同领域调整政策,相应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对策措施,直至修改相关的法律政令。总之,日本政府有关GATT农业协议后农业国际化的新对策已经全面推开。但因日本农业面临的问题极为复杂,有些问题是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彻底解决的,这些新对策能否取得预期效果,从而日本农业能否适应新的国际化形势以求得持续稳定发展,尚属未定之数。
2.日美关系的变化。冷战时代,日本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中的身份是双重的,既是战败国又是同盟国。美国出于自身全球战略的考虑,既要让日本充当其战略支撑点,但又不愿让日本拥有独立的军事力量。而日本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用吉田茂的话来说,“当时日本要走重新武装的道路,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社会上、思想上都是不可能的”。⑨在那种情况下,日本选择了优先发展经济的道路,同时以日美安保条约为基础将自身的防卫和海外利益的维护托付给了美国。吉田茂的这一战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最明显的成功表现在经济领域,到80年代中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一点为世人所熟知。然而除了经济上的成功之外,日本在国际战略领域也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那就是通过承认美国的“帝国霸主”地位,让其付出了承担维护“帝国利益”的沉重代价。进而成功地动摇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方阵营中的霸主地位,为日本的重新崛起创造了条件。
日美关系的上述态势自80年代中,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发生根本变化。变化的特点有人将其概括为日本开始向美国说“不”了。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角度看,似乎也可以说美国开始向日本说“不”了。以日美贸易纠纷为例,从1965年起在日美贸易中美国就一直存在逆差。其间经过60年代的纺织品贸易纠纷,70年代的钢铁、彩电、汽车贸易纠纷,直到80年代的农产品、半导体、汽车、计算机纠纷,美国才开始对日本采取决定性的惩罚措施,并且态度越来越强硬。究其原因,除了进入80年代以后日本对美贸易顺差陡升、美国对日本经济力量的增长愈益不安外,另一个原因难道不是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已毋需再像过去那样顾虑美
日关系了吗?还有一个事例可以说明美国是怎样开始对日本说“不”的:1989年以来,美国就日本建筑商在承包驻日美基地维修工程中的“谈合”(一种参与投标的企业私下进行协商的舞弊行为)多次提出诉讼,要求给予巨额赔偿。⑩日本企业在工程招投标中的“谈合”行为由来以久,这种违背市场自由竞争的活动早就使美国蒙受很大损失。美国人对日本企业的普遍的行为方式不可能不知道,其对日本公司在美驻日海军工程招投标中的违规行为也不是没有察觉。但是为了对付更大的威胁,美国人才未发作。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世界格局的变化,美国不愿、没必要、也不能再默不作声了,于是毫不含糊地提出了赔偿要求。
由于日美关系的上述变化,日本也越来越不必要和不可能继续像过去那样在美国的羽翼下扩展自己的势力,同时也越来越需要独立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努力来维护业已形成的全球利益。
3.日本的发展继续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正如许多人已经指出的那样,战后日本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受惠于当时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日本是一个不大的岛国,本身资源和市场都比较有限,从经济结构看,对外依存度很高。因此,一个稳定和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对日本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历史上日本曾经企图用对外军事侵略的方式来保证外部市场的稳定和扩大,但是非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市场和生产力都遭受极大的破坏,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大受影响。相反,战后美苏两大国“恐怖均势’’下的相对和平与稳定却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应该承认,这一正一反两大事例对日本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此外,8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由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向后工业化时代经济的过渡阶段。随着这一过渡的展开,虽然其对资源进口的依赖也许会逐步减少,但是反过来传统产业向海外转移,即海外投资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同时,发育、成长中的新兴产业也需要不断扩大的海外市场。由此,国际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对日本来说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对此,小泽一郎虽未明言,但看来他是清楚的。他写道:“所谓国家,本来就是利己的存在”;“所谓国际贡献,只不过是为了使日本能够生存下去的活动”。
4.日本需要有一个价值理念来支持其成为世界大国。回顾历史,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大国必须具有两种权力:一种是硬权力,它大致以人口、土地、经济实力、军力这样一些因素为基础。另一种是软权力,它是以价值理念为基础,包括哲学、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一个国家要成为有影响的世界大国,光有硬权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软权力。古代中国之所以能具有这种软权力是因为它是儒家学说的发源地,具有一整套仁义礼治、文武教化的制度和习俗。近代史上面积和人口比日本还小的英国之所以一度成为“日不落帝国”,离不开它所代表的新的生产方式和建立在这种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价值理念。拿破仑横扫欧洲大陆各王朝,靠的是一杆自由、平等、博爱的大旗。“山姆大叔”半个世纪不到登上世界霸主地位,和美式资本主义民主、自由有很大关系。经济力量本身并不会自然地转变为政治力量,日本要成为在世界上具有“政治领导地位”的大国没有一个有吸引力的价值理念作媒介是不行的。那么提什么呢?“自由、民主”,那是欧美的发明,再提有拾人牙慧之嫌。提日本式的工作精神吗?也不行,那种武士式的拚命精神不仅受到欧美国家的抨击,连日本的青年一代也开始弃它远去。提“环境保护”吗?这似可成为一个跨世纪的口号,但是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它尚属更高层次的需求,还未感到问题的紧迫。而对日本来说,这又意味着将大笔钱财投向看不到直接产出的异国他乡,显然又违背了早已为人们所指出、却一直难以得到纠正的日本民族急功好利的本性。剩下的为世界各国普遍关心、可望用来重塑日本形象、为日本的进一步发展所需要,并且是以往欧美大国表现也不佳的领域的,就是“和平”了。以“和平创出”作为实现走向21世纪的日本的国家战略目标的基本手段,不失为是一个高招。
ISBN | 9787492720,7492721 |
---|---|
出版社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胡令远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