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造船与航海》内容简介:中国是一个水域宽广的图家,初期,人们行路多以陆路为主,但对很多依水面居的百姓而言,水路似乎更为便捷,于是先有了舟,后有了船,并逐渐从湖面行驶到江面乃至于广阔的海面,中国的造船技术便在时光的演变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新与飞跃。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造船与航海》:中国读本。 作者简介
金秋鹏(1943~2002),福建泉州人,回族。196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从事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中国造船与航海史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科学和中国社会、中国古代科学家。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中国历史上的造船和航海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致力于开拓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综合研究新领域。发表论文近百篇、论著(含台著)近二十部,多次获国家优秀图书奖,一项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目录
前言 鉴古知今
一 中国有悠久而光辉的造船和航海历史
二 中国水上活动的历程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三 翻过屈辱的一页
第一章 船的起源
一 人类早期的生活环境
二 大自然的启示
三 关于造船的传说
四 竹排、木排和独木舟
第二章 木板船的问世
一 木板船
二 舢板
三 并船为舫
第三章 推进工具
一 篙
二 桨
三 多桨船
四 橹
五 橹对欧洲的影响
第四章 舟行共使风
一 帆的起源
二 帆的演进
三 平衡式梯形斜帆
四 帆幕的构成材料
五 船驶八面风
六 披水板和中插板
第五章 凌波纵舵
一 从划船到舵桨
二 舵的问世
三 舵的改进
四 舵的作用原理
五 舵对世界航海事业的贡献
第六章 停泊工具
一 系石为碇
二 木爪石碇
三 木碇
四 铁锚
五 绞车
第七章 水密隔舱
一 蜚声世界的水密隔舱
二 水密隔舱的功用
三 水密隔舱对近代造船技术的影响
四 水密隔舱中的过水眼
第八章 船型和船舶设计
一 对造船原理的认识
二 船型
三 船舶设计
第九章 历代战船
一 早期的战船
二 楼船
三 历代的各种战船
第十章 车船
一 现代轮船的始祖
二 岳飞和杨么的水战
三 车船的发展
第十一章 宋元海船
一 海上交通的空前盛况
二 北宋“神舟”
三 泉州湾出土的南宋海船
四 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五 优越的海上生活条件
第十二章 空前的航海盛举——郑和下西洋
一 郑和其人
二 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
三 横渡印度洋
四 宝船
五 郑和远航的影响和意义
第十三章 北风航海南风回
一 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季风
二 我国古代对风的观测
三 季风的利用
四 天气预测
第十四章 天文导航——过洋牵星
一 航向的观测
二 船舶方位的测定
三 天文航海图和口诀、歌诀
第十五章 浮针辨四维
一 理想的指向仪器——指南针
二 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
三 针经和航海图
四 其他航海技术
第十六章 航海的保护神——天妃
一 天妃和航海
二 天妃的传说
三 天妃受到崇仰的原因
结语 历史提供的经验和教训
一 影响造船和航海事业的因素
二 明朝以后我国造船和航海落后的原因
三 历尽沧桑谱新篇
后记
再版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一航向的观测
在《顺风相送》的序里写着:“陆上行走遇到困难还有路可以寻找,有人可以问。如果行船遇到困难,那么海水连天,虽然有山峦和岛屿,也无法辨认。”①情况确实是这样,当船离开港口驶入浩瀚的大海,极目四望,“但见波光接天绿”,水天一片,你能分辨出东、西、南、北,知道船舶向什么方向航行吗?而这却是航海者,特别是船长所必须明了的。否则,船舶就会迷失方向,偏离航道,不要说无法到达目的地,甚至会遭遇意外灾难。指引航向,保证船舶的正常航行,对于航海者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在指南针发明以前,人们是利用日月星辰来判定方向的。
我国是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观念,并且逐步形成了确定方位的方法。开始,人们是根据太阳的出没方向来定东、西的。
ISBN | 9787507832624 |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作者 | 金秋鹏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