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 [平装] 785695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本书对当前学界、刊界普遍关注的“核心期刊”问题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力求廓清“核心期刊”衍生的重重迷雾,冲出藩篱,走出误区。 全书分“解读”、“批判”、“重构”三编。“解读编”全程追述国外“核心期刊”的理论源流及在我国30年来的传播轨迹。“批判编”重在针砭“核心期刊”引发的诸多负面效应,探求问题症结,提出破解思路。“重构编”着力构建我国两类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简介
钱荣贵,1968年生,江苏姜堰人,《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副主编、南通市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南通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在《中国出版》、《编辑学刊》、《出版广角》、《学术界》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5篇被《新华文摘》全文或摘要转载,多篇被《新闻周刊》、《文摘报》、《中华读书报》等10余种报刊转载。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学报优秀编辑”、“中国人文社科学报优秀编辑”。获南通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获中国人文社科学报优秀编辑学论文奖2项。
目录
序 解读编 第1章国外“核心期刊”的理论源流 一、布拉德福(S.C.Bradford)和文献离散定律 二、加菲尔德(E.Garfield)和他的引文分析理论体系 三、普赖斯(D.Price)的文献增长规律与文献老化指数 第2章国内“核心期刊”研究三十年 一、移植期(1973~1980年) 二、适应期(1981~1984年) 三、渐长期(1985~1989年) 四、突进期(1990~1998年) 五、变异期(1999年~) 附:成功大学图书馆医学院分馆核心期刊之沿革(程碧娪) 第3章目前国内“核心期刊”遴选体系评介 一、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二、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五、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六、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七、各高校自行圈定本单位“核心期刊” 批判编 第4章核心期刊·优秀期刊·论文评价 一、“核心期刊”与“优秀期刊”关系辩正 二、“核心期刊”不足以成为论文评价的工具 第5章“核心期刊”的负面效应、成因及消除 一、“核心期刊”引发负面效应不容置疑 二、“核心期刊”滋生负面效应的成因及症结 三、“核心期刊”负面效应的消除 第6章真容渐露又添阴霾——对一种代表性观点的反拨- 一、以刊论文;一种与科学精神相悖的评价方式 二、“核心期刊”论成立的前提与遴选性质 三、“核心期刊”是目前论文评价的最佳选择吗 第7章走向终结的“核心期刊”现象 一、“核心期刊”的原始功用究竟有多大 二、“核心期刊”能成为期刊评价、论文评价的依据吗 三、“核心期刊”功能异化现象必将走向终结 重构编 第8章“核心期刊”遴选体系整合构想 一、体系整合的必要性 二、体系整合的可行性 三、整合的思路与建议 四、遴选结果的整合尝试 第9章我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 一、我国期刊政府评价的历史沿革 二、完善我国期刊政府评奖的几点建议 三、我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综合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 四、国内几种代表性的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五、重构我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第10章我国学术期刊的问题与出路 一、粗放经营,太多太滥 二、办刊模式,千刊一面 三、刊物评价,五花八门 四、市场意识,颓废殆尽 第11章高校学报应走专题化之路 一、综合性:高校学报陷入困境的症结所在 二、专题化:高校学报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特色化:高校学报由综合性走向专题化的过渡形态 第12章出版界应构筑学术反腐机制 一、倡导“以德治编”,重塑编辑职业道德 二、弘扬科学精神,锤炼编辑的学术责任感 三、构筑“游戏规则”,加大出版界的反腐力度 参考文献 后记
ISBN7856952
出版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作者钱荣贵
尺寸32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