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优秀电视节目模式解析 [平装] 978750436180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欧洲优秀电视节目模式解析》的作者正是充分认识到这种必要性之后,作出了一次有益尝试。世界电视节目模式多研发于欧洲、热播于美国,为此,《欧洲优秀电视节目模式解析》选择欧美主要是欧洲近年来热播和有影响的节目模式进行研究。在西方,电视节目模式(Format)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有一整套运作程序和规范,是电视产品价值链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欧美一些电视节目模式经过本土化改造后火爆于世界各地,创造了节目收视的神话。大量事实表明,一个新颖、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模式,会给电视台带来丰富、多元的利益,围绕节目模式的创新将会增强一个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
编辑推荐
《欧洲优秀电视节目模式解析》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刘昶,法国新闻与传播学博士。旅法二十余年间,曾先后供职于法国媒体,任资深记者、主编、副总编辑,后出任传媒企业高级主管。 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西方大众传播学——从经验学派到批判学派》,译有《传媒是什么——新实践·新特质·新影响》和《拯救传播》(即将出版),主编《欧洲新闻与传播学名著译丛》。 甘露,新闻学博士,讲师。中国传媒大学欧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已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和成果撰写工作,合著《应用新闻学·原理与案例》。 黄慰汕,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发展研究部主任、高级记者,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广州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学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 曾主持广东省社科重点课题《境外及香港电视文化形态研究》,著有《广东电视50年》、《祝福珠江》等。
目录
序 绪论 解密电视节目模式 一、“电视节目模式”之沿革 二、电视节目模式的意义与价值 三、本书的创意亮点 第一章 纪实类电视节目的收视魅力 ——情节纪求片的凯旋 一、作为“另类电视节目”的纪录片 二、情节纪录片的渊源与特点 三、欧洲优秀情节纪录片大扫描 四、欧洲电视情节纪录片成功的奥秘 第二章 真实类电视节目的制胜法宝 ——悬念与窥私 一、五大真实类电视节目模式的共性与个性 二、欧洲真实类优秀电视节目大扫描 三、欧洲真实类电视节目模式成功经验透视 第三章 青少类电视节目的市场策略 ——童话向现实渐次过渡 一、青少类电视节目模式概 二、欧洲优秀青少类节目成功模式大扫描 三、欧洲青少类电视节目模式启示录 第四章 新闻类电视节目创造商业价值的秘诀 ——独立性与公共性 一、杂志类新闻节目和调查类新闻节目的特点 二、欧洲优秀新闻类电视节目模式大扫描 三、欧洲新闻类电视节目模式之启迪 第五章 益智类、综艺类电视节目模式及其他 ——锦上添花与不可或缺 一、益智类电视节目模式:挑战自我 结语解密欧洲电视节目模式成功之道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一般而言,纪录片的基本创作手法是纪录,它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不能虚构情节,不能任意改换地点环境,不能变更生活进程,特别是不能用演员扮演。但对真实场景和真实事件进行虚拟重建的所谓“真实再现”的叙事手法却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运用于纪录片的创作之中。 1921年,世界纪录片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Flaherty)在拍摄《北方的纳努克》(Nanook 0.7he North)时,就使用了长约5分钟的“真实再现”镜头。“真实电影运动”创始人尤里斯·伊文思(Joris Ivens)1933年拍摄的纪录片《博里纳奇矿区》(Borinage)也使用了一些“真实再现”的镜头,如矿工们坐在家具上阻挠警察的镜头,以及矿工们抬着马克思的画像在街上游行等。中国电视界尝试“真实再现”的努力大约是在1995年,当时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推出的《忘不了》、《见义勇为之后》和《南京的血证》,被称为东方时空关于“真实再现”的三大样片。 “真实再现”每每需要使用演员(职业的或非职业的)或当事人,在事发现场或模拟现场重新演绎已经逝去的人物或事件,虽然有悖于纪录片对“纪实”的传统要求,因而从其出现之初就受到强烈批评,但这种表达方式还是得到了纪录片创作者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真实再现”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演化,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一种将戏剧性,情节剧与纪录片结合的新的纪录片形式——情节纪录片。 国内研究纪录片有多年经验,很多方面已日渐成熟。但在已有成果中,对情节纪录片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大多停留在对“真实再现”的探讨上,鲜有将“情节纪录片”作为独立对象进行研究的。因而,本章选择纪实类电视节目中这一新兴类型的节目模式为重点研究对象,以期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ISBN9787504361806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作者刘昶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