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本语义学"十论》由于形式分析的巨大成就,西方语言学界不少人主张,继续按“形式分析”的方法做下去,直到解释全部语言应用问题。还有人主张用某种逻辑方法,把语言学建成一门可以“证反”的“硬科学”。《"人本语义学"十论》从语言结构到语言应用各层次,分别用大量的应用实例说明:人类应用语言时随处都体现语言系统和说话双方意识的互动。因此形式逻辑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而必须结合意识活动来分析,并用实践来检验得出的结论。《"人本语义学"十论》有不少创新的观点,适合汉语及外语的学生和学者,以及对“人类思维”和“语言应用’’问题感兴趣的人阅读。
编辑推荐
《"人本语义学"十论》:现代语言学丛书 作者简介
程雨民,男,1926年生于上海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复旦大学教授曾任外文系主任,英语研究室教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兼任教授等职主要从事语言理论研究,80年代末以来,主要研究语言与人类智能的相互关系,已就“语言使用中的逻辑推理”、“语言符号的解释”、“直义句中的逻辑推理”等问题.在国内外发表过十余篇论文著有《英语语体学》、语言系统及其运作,、《汉语字基语法》主编《英语语体学和文体学论文选》。 目录
前言
符号用法
上卷 语言是适合于人类智能的工具:
人运用智能理解语言
第一章 叙论
1.1 使用语言的人说语义不难理解,研究的人说很难
1.2 行为主义的语义观
1.3 用分析方法处理语义
1.4 用逻辑方法处理语义
1.5 提出“入本语义学”的意图
第二章 语言的形式和内容:语言系统
2.1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这话不容易解释
2.2 索绪尔的贡献
2.3 索绪尔之后的语言学家继续在音义结合体的分析上做工作
2.4 语言中什么是系统性的,什么不是的
第三章 符号意义和概念的关系
3.1 最小音义结合单位:语素
3.2 意义指向概念:意义不等同于概念
3.3 词不是概念的基本单位
3.4 意义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3.5 如何理解“概念巩固在语言中
第四章 人类的意识和它对语言的影响
4.1 心理学中的意识问题
4.2 意识在哪些方面影响语言和语言的应用?
第五章 单句的理解:字面意义
5.1 单句的理解
5.2 常识在句子的字面理解中所起的作用
5.3 汉语在语素层就开始造句,因此在字组层就需要进行“理解”
第六章 语句的直义理解
6.1 语句及其理解
6.2 语句的直义理解
6.3 日常语言使用中需要用主观判断推出话语用意的情况
第七章 语句的转义理解
7.1 转义理解的过程
7.2 用意的检验依据:“合作原则”
7.3 上卷小结:语言形成和应用的各个层次上都有意识的参与
下卷 语言应用:语言系统与说话人意愿的互动
第八章 应用中的语言:人与语言的互动
8.1 人的角度
8.2 在形式研究成就的基础上回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
8.3 语言的应用受到语言系统和民族心理的制约
8.4 语言有自己的特性,使用语言的人有自己的爱好
第九章 汉语应用中第一个主要特点:音节因素
9.1 汉语应用的特性与汉语结构特点之间的关系
9.2 单音节语素
9.3 双音节化问题
9.4 单音节和三音节的典型作用
9.5 从四音节诗句到五言和七言诗
9.6 骈文四六句的兴起:它的成就和局限
9.7 四音节音段的兴衰历程体现人与语言的相互作用
第十章 汉语应用中第二个主要特点:语素层开始造句
10.1 语素层开始造句与先构词然后造句的区别
10.2 汉语句法结构的两个特点
10.3 字组是诸多特征的聚集点
第十一章 表达的需要必须满足,但说话人的意愿已经贯彻其中
11.1 汉语应用中的形、意之争:骈文与“古文”
11.2 说话人追求既达意又灵活简练的表达
11.3 语言演化的需要和简练灵活意愿的体现
11.4 全书结束语
跋
参考书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3.5如何理解“概念巩固在语言中”
以上已经说过,说概念巩固于词不妥,因为词指向的不是一个单一概念,而经常指向一个概念的综合(既有词汇概念,又有语法概念)。说概念巩固于语素也不妥,因为语素虽然起着指向概念的作用,但语素指向的概念大多是笼统的,在不同语境会理解为不同的具体概念,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理解。可见概念并没有巩固在语素里。
但一般说的“概念巩固于语言”也没错,也不可能错。因为否则又能巩固于什么地方呢?我们应该做的是弄清楚,这里所说的“巩固”具体指什么?“语言”的范围很广,这里的“语言”又是指语言系统的什么部分,或说话的哪个过程?
概念的产生,一般的说法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对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先是产生感性的表象,然后逐步有了理性认识,发现它们的特征,把同一类的个体同其他类别的个体区分开来。这是在“个别与一般统一”的认识能力作用下区分出来的类别,这样就产生概念。‘牛’的概念大致可以说是在牛的表象基础上加上‘帮助我们耕田的动物’或‘供给我们牛奶和牛肉的动物’这样的理性认识。同样,我们对居所的概念是房屋的表象,加上可以在里面休息,躲避风雨的处所这样的理性认识。在产生和加深这种认识的同时,当我们作进一步的思考或与别人交流时,约定俗成地用一个字或词来指称它。每当提到牛和屋这两个字,我头脑中的这两个概念就被提取。一般所说的“牛和房屋的概念巩固在牛和屋这两个字中”,我想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所理解的过程大概就应该是这样的。当然,由于我对认识论没有专门的知识,表述肯定不很精确。
ISBN | 9787544619943 |
---|---|
出版社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作者 | 程雨民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