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论说文集》文笔随意自然,言简意赅,智睿夺目,可以说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编辑推荐
《培根论说文集》: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当书本给我们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都在我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本丛书从古代名著、诗词,中国历史、地理,世界历史,地理,世界文明,现代文学名篇,科学领域等多个角度出发。精心编辑了这些优秀的作品,呈献给广大青少年读者,使之在丰满羽翼之时,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出和精彩的人生。
智慧的钥匙、精神的食粮、知识的储库、青少年必读书。 目录
弗朗西斯·培根
论真理
论死亡
论复仇
论厄运
论伪装与掩饰
论父母与子女
论结婚与单身
论嫉妒
论爱情
论高位
论胆大
论善与性善
论贵族
论无神论
论迷信
论旅行
论谏议
论迟延
论狡诈
论自谋
论变更
论敏捷
论貌似聪明
论消费
论养生
论猜疑
论辞令
论财富
论预言
论野心
论假面剧与盛会
论人类的天性
论幸运
论放债
论青年与老年
论美
论残疾
说建筑
说花园
说交涉
论随从与友人
论请托
论读书
论礼节与仪容
论称誉
论虚荣
论怒气 序言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年),英国中世纪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也是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他出身于伦敦一个新贵族家庭,父亲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思想倾向进步;母亲安尼是一位颇有名气的才女,娴熟地掌握希腊文和拉丁文。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2岁时,培根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校学习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1854年,培根当选为国会议员,此后历任宫廷要职,并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出版了多部著作。他的代表性作品主要有《培根论说文集》、《伟大的复兴》、《学术的进展》、《新工具论》等。
培根的第一本著作《培根论说文集》于1597年发表,文章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并且包含着许多洞察秋毫的经验和发人深省的思考。
《培根论说文集》全书文笔随意自然,言简意赅,智睿夺目,可以说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数百年后,培根的其他著作几乎已经被人们遗忘,但《培根论说文集》却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走上正确的成才之路。 文摘
插图:
至于正园中两侧的辅园,其中应该多设各种的幽静的小径通道,有些可完全被植物遮蔽,阳光从任何方向都射不进来;有些可以建成避风通道,以便遇到大风骤起的时候走在里面就像走在室内走廊中一般。前一种的通道的两端还应当用篱墙围上,以阻挡狂风,而后一种的通道则必须要用细石砂砾铺垫,而且路面不要长草,以免带有露水沾湿鞋袜。在这些小径两旁的花坛上,也应当栽植各种果树,使它们或攀缘墙壁,或自成行列。不过有一点应当特别注意,就是种植果树的花坛应该宽阔而低矮,其中也可种些名贵的花草,但是不要种得太密,否则恐怕就会与果树争肥。在两旁辅园的尽头,我认为应当各有一座不太高的小山,其高度使人立在上面时园墙也不能高过人的胸部。人登上这些小山,就可以观赏四周田野的风光。
至于正中的花园,有人主张两边应当有栽种果树的小径,园中也应当有些栽着果树的漂亮小山,并建有带座位的凉亭,这一切都须安排得宜。对于这种说法我并不反对,不过这些东西切不可过于密集,无论如何不能让正中的花园布局过于繁缛,而应当使其中的空气流通无阻。因为,如果想要荫蔽,应当利用两侧辅园那些幽僻的小径,假如一个人愿意的话,他尽可以在热天到那些小径上去散步;但是他应当考虑到正中的花园是为一年中较温和的季节而设;在夏天,这部分则是为清晨或阴天而设的。
对于鸟埘一类的东西我是不大喜欢的,除非笼子的大小可以容地下铺草皮并且栽种各种花草和灌木,这样,所养的鸟儿们有活动的余地,并且有自然的栖息之所,鸟埘下的地面上也不至于见到鸟粪污秽的情形了。
| ISBN | 9787800940422 |
|---|---|
| 出版社 | 大众文艺出版社 |
| 作者 | 刘永升 |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