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刻本经眼录》内容包括:藏书家刻本、雪岩吟草甲卷忘机集、松陵集、洛阳伽蓝记、景宋残本五代平话、景宋本寒山子诗、景宋绍熙本坡门酬唱、影元人写京本通俗小说、迟鸿轩集、雪桥诗话初集、洪范明义、书林清话、玉台新咏、私家刻本、滋溪文稿、颜李学、芋香馆诗、扬荷集、陶庐百篇、上善堂书目、罗生山馆诗文集……
编辑推荐
《民国刻本经眼录》是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彭卫国,湖南湘西人,土家族。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与中国古典文献专业。曾供职于上海书店、上海图书公司、上海博古斋拍卖有限公司等与古籍文献相关的单位。现任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
胡建强,1957年出生于上海。1976年入伍。1979年进入上海古籍书店工作。曾先后担任收购员、书店经理、公司副总经理、出版社副社长等职。编著有《明清娱情小品撷珍》等。 目录
前言/1
藏书家刻本
雪岩吟草甲卷忘机集/3
松陵集/5
洛阳伽蓝记/7
景宋残本五代平话/9
景宋本寒山子诗/11
景宋绍熙本坡门酬唱/13
影元人写京本通俗小说/16
迟鸿轩集/18
雪桥诗话初集/20
洪范明义/22
书林清话/24
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26
玉台新咏/30
私家刻本
滋溪文稿/35
颜李学/37
芋香馆诗/39
扬荷集/41
陶庐百篇/43
上善堂书目/45
罗生山馆诗文集/47
秋碧乐府/48
节庵先生遗诗/50
寄榆词/53
寰宇访碑录校勘记/55
恐高寒斋诗/57
六朝丽指/59
志庵文稿/61
洵美堂诗集/63
亭秋馆诗钞/65
黛韵楼遗集/67
沧趣楼诗集/69
颂橘庐诗存/71
霜压三剧/74
毗陵周氏五世诗集/77
蜕私轩集/79
鸿轩诗稿/81
寒香馆遗稿/83
澹园遗稿/85
补钞文澜阁四库阙简记录/87
晚清四十家诗钞/89
李长吉诗集/91
韩翰林集/93
写礼庼遗著/94
视昔轩遗稿/96
思适斋书跋/98
荛圃藏书题识续录/100
风月庐剩稿/102
一砚斋诗集/104
友林乙稿/106
玉川子诗注/108
鷃林子/110
甲乙之际宫闺录/112
闽词徵/114
集宋四家词联/116
茹荼轩文集/118
重校颜氏家训/120
声类表/122
郭氏家集/124
十朝诗乘/126
龙顾山房诗集/128
逐圃詹言/130
匏庐诗存/132
玉茗堂还魂记/134
燕子笺/136
春灯谜/138
陈眉公批评红拂记/140
拜月亭记/142
西厢记/144
净土五经/147
西昌官溪康氏族谱/150
机构刻本
壬癸集/155
左庵集/157
艺芸书舍宋元本书目/159
小鸥波馆画识/162
归云楼题画诗/164
百花诗笺/165
妙法莲华经/167
永嘉四灵诗/169
五方元音/171
秦氏三府君集/173
伤寒杂病论/175
海岳题跋/177
秦輶日记/179
种榆仙馆诗钞/181
金石学录/183
越画见闻/185
篆刻针度/187
织余璅述/189
校碑随笔/191
须静斋云烟过眼录/193
书林扬觯/195
大庄严法门经/197
后记/199 序言
清朝末年,随着西方石印铅字印刷术的传入,我国古老的雕版印刷术逐渐被淘汰,刻本书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所以版本学大都在清末终篇,藏书家的视线也大多在嘉庆、道光之前打住。近年来随着古籍版本收藏的不断升温,民国刻本这个以前版本学里不讲、藏书家们不屑的种类渐入法眼。实际上,民国初年当雕版印刷失去其技术上的主导地位之后,仍然有一批人将其视作工艺沿袭下来,因此也就出现了几个以传统工艺刻印书籍的小群体,刻了不少书籍。这些书籍成为古籍版本雕版印刷的绝响。
民国刻书,以藏书家为主体,如吴兴(今浙江湖州)的三大藏书家张钧衡、蒋汝藻、刘承干,安徽南陵徐乃昌、贵池刘世珩,浙江仁和吴昌绶,江苏武进董康、陶湘等。也有一些私人刻书,比如杭州渭文斋刻有《栖碧山人吟稿》三卷、词籍收藏家林葆恒于民国十九年(1930)刊有《闽词徵》六卷等。同时一些书坊也刻印书籍,比较著名的有扬州陈恒和书林。陈恒和(1883-1937),江都人,于民国十二年(1923)创设陈恒和书林,去世后其子履恒继承父业。陈氏父子辑刊《扬州丛刻》二十四种、四十七卷,尤为世人称道,时人以汲古阁毛氏、扫叶山房席氏相推许。 后记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接触了一些民国年间刻印的书籍。说句实在话,因常有机会鉴赏宋元善本、明清精刻本,当初实在是没有把民国刻本当一回事,就连“民国刻本”这个名词,也没有听说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拍卖市场的兴起,民国刻本越来越多的出现,价格也越来越高,有的甚至超过清前三朝的刻本。又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开始关注民国刻本。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对于民国刻本的研究,向来不是出版史着眼的重点。已经出版的众多的通史、教材都未曾着墨。而且,《民国时期总书目》也把刻本排除在外。因此,缺乏资料,是研究民国刻本的最大难题。本书只能就我们所见,零散地呈现给读者,尽管我们试图归类,试图理一个脉络。限于见闻,书中自有不足之处,祈读者诸君赐教。
本书得以出版,要感谢黄政一先生的辛劳,张跃进、高克勤两位社长的大力支持,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条件,在此一并致谢。 文摘
插图:
余年二十二始就婚于虞山,外舅能静赵先生筑天放楼,藏书数万卷,得读未见之籍。然于宋元板本懵然未之觉也。年三十一,通籍翰林,佣书于外不足以饩家.及光绪辛丑入浭阳尚书幕中。尚书收藏金石书画甚富,始稍稍知考订鉴别之学,间及书籍。而余修脯日腆,甲辰居吴门,罄所入之余尽以买书。然其时虽贫犹无债也。明年乙未,遍游环球。又明年,归居京师,始收宋元钞本。居京师不足一年,积书万余卷。厂肆书贾云集响应,听夕侯于门者常十数人,遇善本往往出善价不吝,每用以自豪。自丁未迄今,虽官于外,书友访余者空谷足音,连岁不绝。而债负满前豪情锐减。昔人日,足吾所好玩而老焉。余未老,亦不敢言足。孔子日,从吾所好。又日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余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言目录者始于晁、陈,而纪、陆编四库总目遂为大观。然邃于考订校雠抉择至精,非通儒巨师未敢语此。其讲板本者则始于钱遵王,而彭芸楣以骨董家讥之。虽为定评,然其支流派衍于今为烈,爱日精庐始收明本,而平津馆、皕宋楼采录尤伙,百宋一廛始着行款,而铁琴铜剑楼、海源阁考订加详有其举之,莫敢废也。近人如江建赧之《宋元行格表》、杨星吾之《留真谱》、叶鞠裳之《藏书记事诗》皆别开生面自成一家,嘉惠后学益多于是,同光间尊奉邵位西所批之《四库目录》乃稍稍后焉。
藏书之家,久而弗替者海内无几。绛云楼之炬,文选楼之灾,繁诸天者也。皕宋楼之鬻,繁诸人者也。今所存者,罟里瞿氏、聊城杨氏,实为巨观。然皆拾士礼居之遗编,遂乃分峙南北,若丰润丁氏得宜稼堂遗籍,炳于粤东,亦足附庸两家。以千余年之文明旧国·存者仅如鼎足,吾道之衰久矣,斯文之丧如何。
近人如翁瓶生相国、潘郑童尚书、盛意园祭酒、费西蠡编修,身后楹书未归零落,京师学者若缪小山编修、沈子培布政、子封提法两昆仲前辈风流赖以勿坠而罗则存。陈士可、董授经之精于鉴别,袁伯夔之锐于收藏,亦为生平畏友,若夫李猛庵之记问渊博,赵止非之强识洽闻,则吾藏书之导师也。
ISBN | 9787547601051 |
---|---|
出版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作者 | 彭卫国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