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中的法国 [平装] 978756178069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启蒙运动中的法国》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考查法国的启蒙运动,对这一时期法国的社会状况做了分析,涉及当时民众的日常生活文化和巴黎的都市研究,展示了整个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的法国城市文化全景。作者考查了旧制度下法国社会、文化与政治辉煌灿烂的历史,描绘出一副空间与时间的地图,讲述了政治、文化、物质怎样进入到日常生活的节奏中去。《启蒙运动中的法国》所反映的并非是我们所熟悉的18世纪法国,而是社会生活的重组、思想的传播、传统生活下普通法国民众的服装、食物和装饰、读物、日常用品等。同时,作者还向我们展示了包括农民、商人、贵族、国王在内的18世纪的法国人的生存状态——从巴黎到外省,从公共空间到私密的家庭。
编辑推荐
《启蒙运动中的法国》:法兰西国王的遗体,为编年学勾画了一条条清晰的边界……重温关于这些事件的记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时代的政治关系以及在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这种政治关系是以何程方式演变的超乎于事件之上显露的是一个社会的危机。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丹尼尔·罗什(Daniel Roche) 译者:杨亚平 赵静利 尹伟 编者:姜进 丹尼尔·罗什(Daniel Roche),著名的法兰西学院的教授,当今最负盛名的法国历史学家之一。罗什是研究18世纪的专家,属于年鉴群体的第三代,按照埃曼纽埃尔-勒华拉杜里的说法,这代人将他们的兴趣“由地下室转向了阁楼”,由马克思以为是历史学“基础”的经济史转向文化史或上层建筑。罗什的研究主要涉及书籍和阅读的历史、城市史以及物质文化史。他的代表作有:《外省的启蒙时期》、《日常物品的历史》、《启蒙运动中的法国》。
目录
序言/1 第一部分 时间,空间,权力认识法国/1 第一章 认识法国/3 认识这个王国/5 地图和国土:空间的认知/8 国王之行/8 地理学家和地图学家:认知的演变/11 认识人民/18 法国的地图,法国的空间/19 从地图到调查,从调查到分类/25 管理与分类/30 第二章 支配空间/33 公路与水路:交流的策略/35 公路:从资金到完工,从推动到技术/37 公路,经济,启蒙运动/39 河流与港口/43 稳定性,流动性,影响/47 交通障碍/48 短距离移动与长距离移动/52 交通与控制/62 第三章 时间与历史/68 人文时间/71 宇宙时间,自然时间/72 诗人的季节/77 交易时节与钟表时间/79 历史学家的时间/84 时间观,历史观/86 年鉴与历史/88 历史,记忆与习俗/93 批判历史学机制/96 第四章 两个法国:农民的王国和商人的王国/103 农民的王国:稳定性的结构/105 土地和崇拜/110 日常劳作/112 乡村社会与文化/115 开放的可能性/116 重农主义者的期望/116 农民的智慧,稳定与增长/119 乡村读物,必经之域/125 第五章 贸易的王国:特权文化与商业文化/135 贸易的飞跃,变化的结构/137 商业流通,商业文化/138 观念之争,社会辩论:重商主义,重农主义,自由主义/144 商业文化,商人的文化/154 商业教育,在特殊性与整体性之间/157 从柜台到学校/158 社交与商人的文化:马赛和波尔多/161 学院派的生活与新的社会性/165 第六章 熔炉般的城市/169 影响,背景,人口/171 人口测算,城市的力量/172 城市网,行为的统一/174 城市情况统计,乡村的希望/176 城市与城市:从功能到文化/180 大陆模式,沿海模式,美好城市/181 尤赛尔、昂热、卡昂和里昂:从封闭到开放/184 城市变化的前提条件/191 印刷品在都市/192 私人拥有图书/192 公共阅览与习惯的改变/194 城市形象,变化之蕴含/195 都市政权,凝聚与对立/199 第七章 有序的王国:巴黎和外省/202 巴黎一马赛:中央集权君主制/204 议事院,权力的体现/206 从政治阶级到官僚阶级/210 从中心到外围:群体的职能/214 官吏、特派专员、公务员的冲突/214 辖区里的总督:两个社会之间的群体/219 里昂的帕律,利摩日的杜尔哥/222 外省人与外省/227 外省的惨遇与知识的集中/228 外省人的抑郁,外省人的归顺,外省人的抗争/232 第二部分权力与冲突/239 第八章 国王与臣民/241 过渡时期的君主制度:孟德斯鸠/242 国王,臣民,国王与臣民关系的构成要素/245 国王和王室/245 路易十五到路易十六时期的国王/246 王室及对王室的质疑/252 皇家礼仪/253 国王不再是天授神意的魔法师/254 尊崇王权的表现:感恩赞歌/256 君主制及崇拜君主制的表现/259 国王的肖像与骑士形象/260 旧制度的政治空间/264 专制制度和启蒙思想/264 政治学院派,舆论与批评/267 阅读与信仰/269 第九章 国王与人民/273 税收与馈赠/275 税赋之无情/276 从收入到支出/279 国王,捐赠,制约/281 从荣耀到和平/284 和平的意识形态/285 军队和民众,批判与平反/287 从军人哲学家到教育救世军/289 公正,安全,救助/291 国王的公正,法官的公正/292 国王的司法,监察与惩罚/295 从改革到社会控制/297 第十章 叛乱的终结/302 第十一章 上帝,国王,教会 第十二章 名流与贵族 第十三章 公共领域 第十四章 国家危机,社会危机 第三部分 启蒙运动与社会 第十五章 绚丽的生活 第十六章 个体自由 第十七章 消费和服饰 第十八章 非神圣化,世俗化,启蒙运动 第十九章 知识的物质化,事物的抽象化 第二十章 巴黎:启蒙运动之都 人名索引 译后记
序言
还记得1990年代初,我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正是后现代学术横扫整个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之时,权力、建构、再现、认同、身份、性别、种族、酷儿(queer)等名词在前辈学者的著述和讲演中满天飞。研究生们很是兴奋,议论纷纷,都说这一轮后现代主义来势凶猛,但不知会不会也像此前一波又一波的学术新潮那样,转眼即逝。一位英国来的高才生此时淡淡地说了一句话:“风暴过后的大海,难道还会是原来的大海吗?”他的意思很明白,可是这句话却有点儿费解。风暴过后的大海,恢复了平静,不还是原来的大海吗?不过,仔细想想,也可能已经不是了。谁知道呢?因为费解,所以就留下了记忆。不管大海的比喻是否恰当,事到如今,我们看到的经过后现代风暴洗礼的西方学术界的大海已经是“换了人间”。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真理、规律、客观性、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分析范畴成为批评的对象被重新审视,权力和建构等新概念当仁不让地入主学术界,全面刷新了学术研究的理论前提、路径、方法、目标和作用,导致了汤玛斯·库恩意义上的科学范式的革命,西方学术界进入后现代时期。 后现代运动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初见端倪。法国思想家、历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一系列著作开创了文化研究的模式。他的名作《诊所的诞生》(1963)、《疯癫与文明》(1965)、《规训与惩罚》(1975)、《性史》(1976)等,对18世纪启蒙时代以来的理性王国发起了颠覆性的批判,揭示了对理性的顶礼膜拜是如何导致了对个性和差异性的敌视,理性又是如何运用强大的技术手段去控制、压制并企图消灭差异和不同,从而建立起井然有序的现代社会秩序的。福柯的批判可谓石破天惊,打破了现代理性主义作为人性解放运动的神话,使人们看到了以理性之名对个性和人性自由发展的种种干预:从个人的性取向到如何思想、如何做事、如何生活都必须依从理性的规训,因为理性本身代表着某种类似被其推翻的上帝的最高原则。福柯的著作描述了理性王国的建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而不是历史的终极。现代理性主义是一种话语,一种意识形态,并非如其宣称的绝对真理。理性是一个思想和言说的武器,是某些人手中的权力利器,另一些人的克星。
后记
丹尼尔·罗什(Daniel Roche),1935年出生于巴黎,历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导师、法国科学研究中心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法兰西学院教授。翻开法国大学出版社的《人文科学词典》,我们可以读到这位著名历史学家的词条:1960年代初,丹尼尔·罗什潜心撰写论文,探索启蒙运动时期外省的科学院和科学院院士群体。这项研究在好几个方面突破了专题论文写作的传统规范。首先,他与佩罗(Jearl-Claude Perrot)一样,致力于城市功能史的研究,并将文化和知识的构架引入其中,从而阐明了现代城市起源的动力要素。1978年出版的《外省的启蒙时期》着力描绘城市现象的新轮廓,被认为是城市历史研究方面的名著。其次,作为欧内斯特·拉布鲁斯(E Labrousse)的门生,丹尼尔·罗什将经济史与社会史的功底运用于文化场,同时摒弃芒德鲁(R Mandrou)所倡导的思想史的综合分析方法。1970年代,他将调查研究的对象扩大到知识性著作、各类藏书、书籍的历史、游记和书信,丰富了实地调查法的内容。他拓展了社会史的研究领域,始终把奠定新的方法论基础作为自己的一贯愿望,因而他不拘泥于文化共和国关于古典历史学的各种约束,很早就开始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1993年出版的《启蒙运动中的法国》是丹尼尔·罗什对历史学方法论的又一次贡献。作者勇于挑战学术前沿,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中吸取灵感,深入发掘研究主题,对历史时段进行大胆的分割。
文摘
其次,作为欧内斯特·拉布鲁斯(E Labrousse)的门生,丹尼尔·罗什将经济史与社会史的功底运用于文化场,同时摒弃芒德鲁(R Mandrou)所倡导的思想史的综合分析方法。1970年代,他将调查研究的对象扩大到知识性著作、各类藏书、书籍的历史、游记和书信,丰富了实地调查法的内容。他拓展了社会史的研究领域,始终把奠定新的方法论基础作为自己的一贯愿望,因而他不拘泥于文化共和国关于古典历史学的各种约束,很早就开始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1993年出版的《启蒙运动中的法国》是丹尼尔·罗什对历史学方法论的又一次贡献。作者勇于挑战学术前沿,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中吸取灵感,深入发掘研究主题,对历史时段进行大胆的分割。 地毯编织工人西蒙(Simon)的自传为我们重建了曼恩省(Maine)的生活情境。他用了四分之三的篇幅来叙述订婚,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父母的影响与年轻人的自由是如何达到平衡的。路易·西蒙和安娜·尚波(Anne Champeau)以第一人称的笔触和非常独特的手法再现了这一幕:对于她来说,那是一见钟情,应该尽快在教区的结婚记录簿上登记;而对于他,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遵循非常明确的惯例,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这期间并不排除发生激烈的冲突。温馨的爱情空间建立起来,幸福在两个家庭之间荡漾,在富于田园气息的高级餐馆,以及情侣们经常约会的墓地、年轻人的节日盛会、夜总会等方圆5到10公里的土地上蔓延。这一类的剧本一般都没有安排情敌的介入以导致乡村爱情的失败,因而都是很“大路”的手笔。 如果走出家庭进入国家的范畴来思考,我们就可以得出此类移动的规律。在旺多姆瓦(Vend6mois),在位于佩尔什(Perche)到博斯之间的地方,J·瓦索尔(J.Vassort)分析了大约3000份结婚证书,从中得出了明确的结论:35%的新郎和仅8%的新娘结婚时不居住在堂区。人们很少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些位于边境的堂区并且进入这个圈子,但是一项人口统计资料分析显示,由于婚姻关系而引起的各种不同形式的移动构成了一种更为确定的移动类型。首先,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种大范围的移动,从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10%的男性出生于旺多姆瓦以外的其他地方,其中4%到5%超出了法国大革命时期邻省的边界,距离远达20到50古里;女性的这两项比例则分别下降到4%和1%以下。这种迁移的地理学意义来自于他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地位:27%的显贵,69%的军人,手工业者和工薪者占20%到26%,农村人的总数还不到10%。这是一场劳动力的大迁移,他们来自法国西部拥有草地绿篱的地方,为边境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大量必不可少的短工。 这样的移动不能当作“浪费时间”来体验,而应该把它看作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它可以无穷变幻。塞巴斯蒂安·梅西耶(Sebastien Mercier)阐明了各种社会变化,因而对此很有感触:专属于富人的速度、劳动者的一贯迟钝、对于溜达的一致偏好。他揭示了一个又一个的圈子,吸引的圈子和排斥的圈子。从家庭开始,这些圈子就安排着空间的惯例和实践。房屋,从简陋的茅屋到富人公寓,是与第一个圈子相对应的:属于家庭的、灶台的、熟人的、让人安心的那个圈子。超出这个圈子,凝聚力就减弱了,彼此的了解就更复杂也更困难了。关系网可以遍及乡村团体,遍及全国。在认识的与不认识的人之间,在熟人与陌生人之间,时刻存在着一种对立。随着空间的扩大,社会关系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规则、监督、习俗取代了基本出于本能的自由,取代了性格上的冲突。规则、监督和习俗来自于机构(教会、教堂财产管理委员会),来自于当权者(大法官、领主)。简言之,权力代替了影响力。经济关系甚至也发生了改变,无偿的领域也都设立了账簿。在农村,家庭圈子的概念将狭义的或者相对广义的家庭与开发经营、社会单元(甚至税收)、生产单位等同为一。这类似于城市的大多数阶层,在他们的生活中,“家庭温暖”是百姓生活的一个要素,18世纪的巴黎便是如此。作为传统的人口统计学,这种可能为生活的不确定性所打破的基本构架,就是在上代与下代的关系中造成本质上不连贯的一个因素。社会经济对于“脆弱生活”的压迫(在城市或许比在乡村更为严重)仍然是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基于此,婚姻关系和经济关系成为了两种主要的紧张关系,并且构成了空间必须扩大的理由。
ISBN9787561780695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丹尼尔·罗什(Daniel Roche)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