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平装] 978781101122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根据教育部有关进一步做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大学生头脑工作的精神,针对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和教学需要,我们对原《邓小平理论概论》一书的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着重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力求形成更加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
编辑推荐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指引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基本内容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四节 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丰富和发展 第二章 面向21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四节 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创立作出了贡献 第三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和核心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科学性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的灵魂和核心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阶段 第一节 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节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三节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四节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 第四节 抓住时机发展,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二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节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四节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八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第三节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第一节 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第二节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始终一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十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和依靠力量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二节 努力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第三节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十二章 按照“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第一节 “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 第二节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第三节 为实现祖国的统一而奋斗 后记
后记
根据教育部有关进一步做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大学生头脑工作的精神,针对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和教学需要,我们对原《邓小平理论概论》一书的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着重增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力求形成更加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以章节先后为序)是:吴汉德(第一、第四、第六章),吴进(第二、第七、第九章、第十章),赵湖兰(第三、第八、第十二章),姜亚金(第五章),杨悦(第十一章)。吴汉德主编,吴进任副主编。张存库、常征主审。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有关资料,吸取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我们谨表示诚挚的谢意。
文摘
(二)邓小平理论的确立 党的十二大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阔步前进。为适应改革从农村向城市发展的新形势,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为我国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同时,也奠定了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整体系的一块重要理论基石。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全面开展。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开放从对内搞活发展到对外开放。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们党对基本国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同时,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强调了“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即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惩治腐败;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都要进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斗争。这些思想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地提出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思路,勾画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框架,列举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这些基本观点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
ISBN9787811011227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汉德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