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合之众》首次出版于1895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大众心理学的开山之作。作者经验性地探讨了大众心理的产生与运行,有力地展示了大众非理性的充满变数的心理世界。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社会学家墨顿都曾给予《乌合之众》高度的评价。
如今,因为《乌合之众》对大众心理细致入微的剖析,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更是成为众多投资理财专业人士的推荐之作。
编辑推荐
《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对大众心理的精辟剖析,连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都赞赏不已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古斯塔夫·勒庞(Le Bon.G.) 译者:杨程程 目录
古斯塔夫勒庞对大众心理的精辟剖析,
连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都赞赏不已
第一卷 群体的心理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
从心理学角度看群体的构成
群体的共同特征
群体是野蛮的玩偶
群体是奇迹的创造者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观和道德观
群体冲动、易变、急躁
群体表现极端
群体没有任何长远打算
群体不承认障碍
群体轻信,易受暗示
没有真相的历史
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
群体的道德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
第一章 群体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第二章 群体意见和信念中的直接因素
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第四章 群体的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
第三卷 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章 群体的分类
两大群体类别
异质性群体
同质性群体
第二章 犯罪群体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犯罪动机
群体犯罪的历史
犯罪群体的一般特征
第三章 刑事陪审团
第四章 选民群体
第五章 议会
结束语 文摘
版权页:
群体不承认障碍群体冲动而多变,像野蛮人一样,并不知晓在愿望和实现之间有什么障碍。在宗教裁判所盛行于欧洲大陆的时代,神职人员随意用火刑对付他们不喜欢的人,给那些可怜的人们套上铁皮靴子,往铁靴之中灌满滚烫的铅水,再命令人将铁皮靴子砸扁。这样毛骨悚然的事情,在罗马教皇时代是屡见不鲜的。天文学家布鲁诺就是因为公开追随教会完全无法容忍的日心学说而被烧死。正如一位主教曾说:“讨论地球的性质和位置,绝不能帮助我们实现对来世的希望。”一切不符合教义的主张均被视为教会的障碍。由此可见,群体没有能力理解这种中间障碍,强大的数量使他们认为自己势不可挡。群体意识中没有任何障碍,即使有,也是充满敌意的挑衅。
群体能够产生大量狂热的激情,愿望受阻的群体很容易就进入激愤状态,任何障碍都会被粗暴地摧毁。希帕蒂娅的遭遇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她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美貌出众,学识渊博。但在当时,早期的基督徒认为哲学和科学研究都是被禁止的异教徒的活动,希帕蒂娅因此成了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之间血腥骚动的牺牲品。
一天晚上,希帕蒂娅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了一群基督教暴徒的袭击。暴徒们把她从马车里拖出来剥得一丝不挂后,用石头砸死了她。她的眼睛被挖了出来,尸体被肢解,残缺的遗体则被扔进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火堆上焚烧。在这些暴徒看来,希帕蒂娅的博学成了他们信仰的障碍,粉碎这个障碍,就成为了这个群体的当务之急。
群体中没有不可能的概念,独立个人轻易可以分辨的是非,群体却无法理解。独立的个人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诱惑,他也能抵制。一是个人实施行动非常困难,二是难以逃过法律的制裁。所以一个人纵有激烈的反社会思想,也很清楚自己在犯罪。但当他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时,群体没有负罪意识,群体意味着约束解除——数量就是正义。当群体中的任何一个人融入其中的时候,他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天然正确与合法,并意识到这种群体的绝对数量赋予他的力量,除了人数赋予他的力量外,法不责众的思想也释放了他的本能,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付诸实施。数量还给了他一种正义的错觉,在杀人劫掠的时候他并不认为自己是邪恶的,心中反而笼罩着一种悲怆的情绪。
ISBN | 9787802236868 |
---|---|
出版社 | 中国三峡出版社 |
作者 | 古斯塔夫·勒庞(Le Bon.G.)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