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票那些事 [平装] 7511706606,97875117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452050 类别: 图书 艺术 鉴赏收藏 钱币
《钞票那些事》内容简介:全球首次出版。天涯网以《人民币的“山寨”》之名首发,一个月点击量超2000000,内容被众多知名网站转载、节选。人民币收藏正被凤凰卫视、北京卫视生活频道等众多电视台联播,搜狐、新浪、人民网、新华网等知名网站不时登载人民币的收藏市价和行情,热潮正起。
编辑推荐
《钞票那些事》:真币“趣”事 假币“真”情 藏币“迷”局 错币“残”记 验币“绝”活
媒体推荐
第三套人民币刚开始发行的时候,红色的一毛钱……当时人们想不到的是……到了今天,(即)绰号叫做“红一角”的样式啊,会成为人民币收藏中的珍宝。价格已经上涨了近万倍! ——凤凰卫视名主播 何亮亮 我也是个收藏爱好者……这个是我见过的最容易看懂的(书),看了半天,晚上忍不住注册了,不顶对不起自己手里的人民币。 ——作者:杜拉拉降职记 后悔…… 我当时花了很多,要是留几张,也不至于过成这样了。 ——作者:一千四 楼主前面说,这是一本书,这些只是开始,我从来没这么这么期待过。看全一部作品。 ——作者:深深的小巷
作者简介
刘涛,生于北京,自小喜爱研究人民币及其文化、艺术、收藏、历史。浸淫此行多年,略有成就。近年来,关于人民币的新闻热、收藏热,老百姓被搞得云遮雾罩,甚至被骗入局,可没有一本书、一个人为其详解其中内容。作者把业内众多高手秘而不传的“心得”告诉大家,希望各位看官能从此书中得些“有用的东两”,少些迷茫和困惑。
目录
前言 第1章 开始 错还是残 “币王”不对劲 拍卖不靠谱 卖相 留“缝” 退货需要什么 第2章 知识很重要 “打底”一节 整容 没号不高兴 冠号也疯狂 不带号的分币 第3章 市场很多事 “吃药”与“开门” 鬼吹灯——收藏品市场“小鬼儿” 今夜请将我遗忘 中国最大的忽悠群体 第4章 细说第一至第三套人民币 建国那些事儿 有钱买不到 第一套人民币制造关键词 苏联“不差钱” 8角8分 听毛主席的话 第5章 细说第四、五套人民币 那币 那字 那人 第一 灰楼梦 雕刻“人生” 谁是“币中人” 第6章 硬币 谁动了我的硬币 长城 四小龙 五天王 第7章 假钞 防伪技术 假币是怎样炼成的 世界上最大的假钞集团 中国假币大案 HD90 相煎何太急? 天下无假 第8章 炒作 第四套人民币的“俯卧撑” 做局案例 小隐在山林 大隐在市朝 炒作番外话 第9章 未来 无为而治? 又一年过去了 人性“躲猫猫” 最后的“局” 第10章 趣闻 象征艺术 纸币里的事 “最”纸币 钱币趣闻 附录:网络留言摘要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第一章 开始 错还是残 人如果残废了,是件倒霉的事情。 不过,残疾也分在哪儿。 人民币如果残疾了,就会很值钱。 这里所说的“残”,指的是先天的。换句话说,就是人民币在印制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人民币出现错误。 人民币从印钞厂出来,需要经过多道检测工序,包括机器检测和人工检测。 据说,“先天残疾”的人民币,没有被印钞厂检测出来,流入社会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一。 正是由于珍稀,这种人民币受到很多人追捧,被冠以“天价币”之称,广大人民群众称其为“错版人民币”。 各位看官就算没见过,也应该听说过“错版人民币”。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错版人民币”吗? 大家也许会说:有呀,网上、电视台、报纸上经常有相关报道。 我前言举的例子,就是“相关报道”。 我有一个朋友,人称“孔方”,不是大家所认为的“孔方即是钱”。此人姓孔,最大的爱好是研究纸币工艺,虽然不是银行工作人员,也不是官方认可的专业人才,可是其水平在研究者中,可算绝世高手,所以外号“孔方”。他花了3天,给我讲了关于他的研究成果。 他见面对我说的第一句话:“错版?根本就是一堆骗子的玩意。” “错版人民币”关键是“错版”。下面给各位看官介绍一下模版是如何制造的,此间的疑问便会“灰飞烟灭”了。 “孔方兄”详细地介绍了人民币模版的制造过程: 首先,请美术专家和印钞厂的高级技师一起来制作纸币的“母版”。这块“母版”是由专家手工雕刻与电脑雕刻相结合完成的,其中,人物头像、山水、风景由人手工雕刻,几何图案由电脑雕刻。 “母版”比实际纸币大得多,而且十分精细,比如第五套纸币的毛主席头像,要求每一个头发都能从发尖直接看到发根。 “母版”通过有关部门审核后,将通过电脑雕刻机缩小,制成与纸币一样大小的模版,然后拼成纸币标准版送到指定印钞厂印刷纸币。 所以,用人民币标准版印制出的人民币,是许多张连在一起的,再经过剪裁,变成“单张”,经必要包装后,送出印钞厂,进入银行。 “错版人民币”指的是“母版”有错误,导致印制出来的人民币有错误。但是,人民币的“母版”一旦出现错误,所印制出来的人民币就全都是“错版”,而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错版人民币”本身就是个“伪概念”。 我们国家现在流通使用的人民币,是绝对不会出现“错版人民币”的。 新闻报道中所谓“错版人民币”,只能叫“错币”或者“残币”,当然,人为修改的不算。 上面写人民币“母版”的制作,不光是为了让大家了解“错版”这个“伪概念”,还有其他用意。 “孔方兄”打开网页,随便键入“错版人民币”字样,就出现了很多条搜索结果: 下面列举几篇国内知名报纸和网站的报道: 西北某新闻网引某市晚报新闻:《伍拾圆印倒了》。 这个新闻讲述了一对下岗夫妇家中有一张面值为的9版人民币,票面上大写的“伍拾圆”3个汉字印倒了。这张是第四套人民币,正面主图案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背面是“大瀑布”(如果大家记不清的话,这个版别人民币面额的主图案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4位伟人头像)。 新闻上说发现这张“局部倒印”人民币的时候,一个个体户当场出价1万元收购,这对夫妇没卖。 记者和持币者一起来到某银行分行营业部咨询。银行工作人员证实这是一张错币。面值的错币极少。如果持币者转让,钱币协会收藏后可给其一笔可观现金。 看完这篇报道,大家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没看出来的话,记住几个关键点:局部倒印,银行验证。 再看下一篇: 某互联网新闻中心引南方某经济报新闻:《三亚出现错版人民币,“伍拾圆”三字倒着印》。 这个就不叙述了,和前面一样,记住关键点:局部倒印。 再看一篇: 某商报新闻:《这张五角钱哪不对》。 新闻上写了抚顺市民陈师傅有一张五角面值的人民币纸币,上面“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是倒着的。 到银行,经工作人员鉴定为“错币”。 关键点:局部倒印,银行鉴定。 为什么把“局部倒印”、“银行鉴定”不断地拿出来? 因为这个就是假新闻的致命破绽。 前面讲了,人民币“母版”如果有“局部倒置”,那就是雕刻时雕倒了,所有印制出来的该版人民币全部是“局部倒置”的,这个是不可能的。 大家手里如果有五角面额纸币,请拿出来,看看“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大字,字的底框图形为长方形。 如果大家还对1990版的面额纸币有印象的话,大写“伍拾圆”所在底框图形为菱形。 所有“局部倒印”人民币,倒印的部位底框都是轴对称图形。 首先,用开水泡开人民币,将其从中间分开,再用手术刀片沿着轴对称图形边框将其切开,拿下轴对称图形部分倒过来再贴回原处,用夹子夹住风干。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倒置”的全部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只有这种图形“正”着和“倒”着都能不留缝隙地恰好“嵌”进纸币中。 这也解释了,这种“局部倒置”人民币,没有全新的,因为“改造”是要“伤币”的。 如何分辨呢? 说简单点,连分辨都用不上,这种“局部倒置”币,1%是人为“改造”的。 真的要鉴定的话,用5倍以上的放大镜,看“倒置图形”边框,会看出“参差不齐”。 如果这种“局部倒置”币制作复杂点,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当然,简单点也有,方法是:找两张面额一样的人民币,把其中一张上面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沿长方形边框裁下来,再用水泡,让其变薄,再“倒置”贴在另一张同面额人民币相同位置。 再举几条新闻。 某信息时报新闻:《广东男子收藏错版纸币,卖出20万元高价》。 新闻中,这张纸币是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版面额纸币,其背面下角的“5”字印倒了(当然,这个还是轴对称图形),根据前面所述,各位看官应该知道,此为人为“变造币”,竟然还卖出20万,不知道卖给哪个冤大头了。 还有个更绝的报道,之所以说绝,因为几乎各大网站均有这篇新闻的转载。 《男子收齐第四套人民币全套错版,15万不卖》。
ISBN7511706606,978751170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刘涛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