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及物结构式,典型的是指一个三价谓词支配“接受者”(recipient)和“客体”(theme)两个域内题元的句法语义结构。这种结构式大概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句法语义范畴,因为2005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语言结构地图集》(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s)里,又及物结构式就作为一个重要的句法参项列入其中;另一方面,近20年来双及物结构式也是一般语言学界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很多语言学家在形式语法(如Larson1988)、构式语法(如Goldberg1995)、认知语法(如Langacker1987/1991)以及类型学(如Haspelmath2005,2006)等框架内对双及物结构式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上古汉语双及物结构研究》选择上古汉语的双及物语构式作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描写和分析了上古汉语双及物结构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并对双及物结构式自殷商晚期至西汉时期的演变过程及演化特点进行归纳与概括。
目录
序(吴福祥)
绪论:“双及物”研究的基本概念及汉语相关问题
第一章 上古汉语双及物结构概述
第一节 上古汉语双及物结构类型
第二节 上古汉语双及物结构与向格结构、广义处置式
第三节 上古汉语双及物结构的语序
第二章 殷商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双及物结构
第一节 殷商文献中的双及物结构
第二节 祭祀动词类结构
第三章 西周春秋时期的双及物结构
第一节 西周、春秋文献中的双及物结构
第二节 西周春秋与殷商时期双及物结构之比较
第四章 战国秦汉时期的双及物结构
第一节 战国、秦汉文献中的双及物结构
第二节 战国楚简中祭祀动词类结构
结尾
附注
附录一 也论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
附录二 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考释三则
附录三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字考释三则
附录四 “既刂”字小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双及物结构式,典型的是指一个三价谓词支配“接受者”(recipient)和“客体”(theme)两个域内题元的句法语义结构。这种结构式大概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句法语义范畴,因为2005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语言结构地图集》(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s)里,双及物结构式就作为一个重要的句法参项列入其中;另一方面,近20年来双及物结构式也是一般语言学界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很多语言学家在形式语法(如Larsonl988)、构式语法(如Goldbergl995)、认知语法(如Langackerl987/1991)以及类型学(如Haspelmath2005,2006)等框架内对双及物结构式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在汉语学界,双及物结构式近年来也开始受到关注,我的同事沈家煊、刘丹青、张伯江几位教授就分别从认知语法、语言类型学和构式语法的角度对现代汉语双及物结构式做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后记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原来的论文题目是《古汉语双宾结构研究——殷商至西汉年代相关地下语料的描写》。自博士论文定稿至今已有四载,相关课题研究均有长足进展。因此,2006年作者重新以《上古汉语双及物结构研究》为题申报省社科项目并得以立项。接下来作者对论文原有内容作了大幅度调整,集中在类型、语法化及历史重建等方面对上古汉语双及物结构的特征及其发展进行描写与分析。
在博士论文和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一直得到恩师白兆麟先生的悉心指导。在古文字方面,何琳仪、黄德宽、徐在国、施谢捷等先生也给予我很多帮助。 文摘
插图:
在上古汉语文献中,我们也发现了类似的差异,例如:
(9)桓公与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以为太子……宋以桓公与管仲属之太子,故来征之。(《史记·齐太公世家》)
这段文字叙述的是:齐桓公和管仲曾把孝公嘱托给宋襄公,立为太子(后来易牙与竖刀作乱,立无诡为王,公子昭逃奔到宋)。宋因齐桓公与管仲曾嘱托自己太子之事,所以前来征伐。“桓公与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处于叙述主线,强调的是“托付给对象”;而“桓公与管仲属之太子”居于叙述副线,是对前文的照应,突出的是“托付的结果”。
ISBN | 7811103109 |
---|---|
出版社 | 安徽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时兵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