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内容简介:在这种研究中,首先要阐明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的关系。但是作者忽略了题目主要要求的东西,而且认为,题目是要求提出某种伦理学原则,因此,他把论文中讨论他提出的伦理学原则和他的形而上学的关系的那一部分只是放在附录之中,只是作为超出要求的部分。难道在征文启事的引言由以出发的主要观点中也并没有提到形而上学和道德的关系问题吗?因为这一引言一开始就作了经验的说明,并以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的评价及类似的东西为基础的,然后它才问到,这一切最终究竟是以什么为基础的。这一引言最后把存在于意识当中的天赋的德行的理念作为一种可能的解释的例子提了出来,因此也就是说在它提出的例子中,它是企图把一种纯心理学的事实,而不是某种形而上学的原则看作为答案的,这是很成问题的。但是,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它要求用某种事实,无论是意识的或外界的事实,对道德加以证明,但是并不希望从某种形而上学的梦想中来导引出这种事实来;因此丹麦科学院有充分理由来拒绝用这样一种方式解答问题的论文。
编辑推荐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叔本华 译者:任立 孟庆时 目录
第1版序言
第2版序言
论意志自由
第1章 概念之规定
1.什么叫自由?
2.什么叫自我意识?
第2章 在自我意识面前的意志
第3章 在他物意识面前的意志
第4章 先驱
第6章 结论和进一步的见解
附录对第1章 的补充
道德的基础
丹麦皇家科学院提出的问题及其前的引文
第1部分 前言
第1章 关于问题
第2章 一般的回顾
第2部分 对康德道德学基础的批判
第1章 序言
第2章 论康德道德学的命令形式
第3章 专论对我们自己义务的假定
第4章 论康德道德学的基础
注释
第5章 论康德道德学的主要原则
第6章 论康德道德学主要原则的推论形式
第7章 康德关于良心的学说
第8章 康德关于悟知的与验知的性格学说·关于自由的理论
注释
第9章 作为康德道德学错误放大镜的费希特的伦理学
第3部分 伦理学的创立
第1章 这问题的情况
第2章 怀疑的观点
第3章 反道德的动机
第4章 有道德价值行为的标准
第5章 对唯一真正道德动机的陈述与证明
第6章 公正的德行
第7章 仁爱的德行
第8章 现在提出由经验证实的证明
第9章 论性格的道德差异
第4部分 论最初的伦理学现象的形而上学解释
第1章 应如何理解这个附录
第2章 形而上学的基本原理
丹麦皇家科学院的评语
译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每一件事情都是就其原因而言才是必然的,而就其他一切而言(事情总是在空间和时间中和这一切相遇),事情就是偶然的。但由于自由的特点就是必然性的不存在,因此它必然就是不依附于任何原因的,我们并把这定义为绝对的偶然性。这是一个极成问题的概念,我一点也不隐瞒它可能是想象出来的,然而,它却以特殊的方式和自由的概念相吻合。无论如何,自由就是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必然的,也就是不依附于任何理由的。当把这一概念用到人的意志上去的时候,它就表明了,一个单个人的意志,就其表现(即意志动作)而言,一般地不是由原因,或充足理由所决定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末由于产生于既定理由(不论是什么种类的理由)的结果总是必然的,其动作就不是自由的,而是必然的。康德的解释就是以此为基础的,按照他的解释,自由是一种由自己开始一系列变化的能力。由于这个“由自己”就其真正的意义而言,就是“没有事先的原因”,这和“没有必然性”是一致的。因此,尽管康德的解释赋与了自由的概念以一种假象,似乎这是一种积极的概念,但仔细一考察,它的消极的本质又表现出来了。
因此,一个自由的意志可能是这样一种意志,它不是由理由(因为每一个决定他物的东西必然是一个理由,在现实的事物中必然是一个现实的理由,即原因),不是由任何东西所决定的;它的单个的表现(意志动作)因此从本原来讲就完完全全是产生于它自己的,而并不是由事先的条件所必然造成的,因此也就是不是由任何东西,按照什么规则所能决定的。于是我们关于这一概念的明确的想法也就产生了,理由律就其所有含义而言,是我们全部认识能力的基本形式,但是在这里则应该放弃之。与此同时,对于这个概念,并不缺少一个专门的术语,那就是自由的,任何方面都不受影响的意志决定。
| ISBN | 9787100027731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作者 | 叔本华 |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