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以作者赵振宇近30年来的新闻实践和教学实际,对新闻理论探索、新闻业务研究、新闻人才培养和新闻改革思考等方面课题予以回顾和展望。《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理论联系实际,从一个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近30年我国新闻事业在改革开放、民主政治发展港程中的巨大变化,以及作者对诸多问题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理论价值。可供新闻学界和业界的朋友及广大新闻爱好者阅读。
编辑推荐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中华新闻传播学者文丛 作者简介
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兼任武汉市社会学会副会长、武汉作协杂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高级研究员。
从1984年开始研究奖励学,首次提出“建立中国特色奖励学”,已出版《奖励的奥妙》、《奖励的科学与艺术》和《神奇的标杆——激励理论与方法》等六部专著。
调入大学后,先后主持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已出版《程序的监督与临督的程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出版)。撰写的《现代新闻评论·第二版》和《新闻报道策划》均已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0年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新闻评论》首席专家。
教学之余,还应邀在内地、香港和台湾的大学、图书馆、新闻媒体和机关、企业演讲政治学、管理学和新闻学等专题。 目录
第一编 新闻理论探索
关于报纸理论宣传的现状和意见
新闻宣传要增强建设意识
党报要在“服务”上下工夫
程序的监督与监督的程序
和而不同:全球化时代的中西方文化传播
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决定权——关于修改“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
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两句话的思考
加强听证制度的程序化建设
一项需要普及和提高的公民素质——关于新闻评论的三点理性思考
新闻及其时空观辨析
关于修改《国旗法》和《游行法》的思考
第二编 新闻业务研究
报纸理论文章的写作
评论选题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调查报告写作谈
谈谈编辑的责任意识
资料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
练好写消息的基本功
新闻策划的前提及方法
“号外”也是新闻纸
在“三贴近”中抓好评论选题
论新闻评论的根本特性
新闻报道策划的发展历程及现实责任
第三编 新闻人才培养
换一种角度谈敬业
加强新闻院系与新闻媒体的联手合作
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学生是学校的名片
敬导师更要重老师
论当代新闻人的特质培养与教育
着力培养媒体需要的新闻人才
再接再厉,抓好新闻评论特色教育
积极探索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
关于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的再思考
人才招聘“四不问”
学制缩短,如何提高新闻学硕士的动手能力
加强学术创新与学术规范教育
第四编 新闻改革思考
多提供讲心里话的地方
人事档案应向本人开放
“理论研究无禁区,理论宣传有纪律”辨析
理论研究要敢于涉及政治问题
新闻媒介应展示领导工作的过程
谁来判定有无新闻
学术争鸣与赏罚机制
关于中国新闻奖评选的几个问题
本报慎用“著名”
谁的文章长
思想的痕迹莫要改
专家们讲了些什么
少一点“没想到”
“畅所欲言”与“一致认为”
能否公布领导人当选票数
舆论环境建设中三种声音不可少
前排就座的领导哪去了
提倡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学术研究和评价要反对新的“两个凡是”
新闻报道禁用“零距离”
让“常识”成为公众力量
附录A 激荡新闻智慧 坚守社会责任访赵振宇教授
附录B 用新闻传播知识服务于社会——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字教授
附录C 加强民主进程中的程序化建设
附录D 咬定青山不放松——与赵振宇先生的访谈录
附录E 一位新闻学教授的历史回眸——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宇教授
少说假话,讲好真话——代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听群众意见,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加强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切实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能,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在这里,我们党不仅提出了完善决策机制的具体方法,还第一次使用“传播媒介”和“舆论监督”的提法,将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引向更深一步。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在这里,已经提出了要让人民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自己的事务,要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这些提法的理论根据就是,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向人民群众公开自己的工作过程;只有向人民群众公开自己的工作,才可能接受他们的监督,否则,民主监督就是一句空话。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网络媒体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也第一次写进了党代表大会的报告,它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报告在论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时,特别强调了“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在这里,第一次使用了“程序化”的字样。我们党多年来强调决策科学化,现在强调“程序化”,这标志我们党领导人民向着更加科学有序的方向迈进,更加体现我们党执政能力的提高。报告中还强调了公民“直接”和“有序”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根据党代表大会的报告的精神,2004年3月14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ISBN | 9787560967585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赵振宇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