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而上学导论》内容简介:海德格尔一生都是在讲形而上学。因而他讲形而上学常有深刻的分析,描述,甚至批评。也常有人主要因其批评竟认为需要蔑视形而上学。这也多少有助于理解为什么现在一般人干脆认为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对立的概念。其实这根本不是海德格尔的想法。
海德格尔在一次讨论班上先引读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的一段话:“近代哲学的原则并不是淳朴空疏的思维,而是面对着思维与自然的对立。精神与自然,思维与存在,乃是理念的两个无限的方面。”(见中译本第4卷第7页)然后指出“无限的方面”并不是由黑格尔任意提出来的没有意义的主张。有限是片面,无限是对片面的克服。例如一方面椅子作为单纯的对象被提出来,另一方面思这把椅子的意识被一同提出来,那么片面性就克服了。对什么东西的思与被思的东西,如果只是片面地,有限地被提出,就不是在双方的本质中被掌握到。 
                    编辑推荐
《形而上学导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海德格尔 译者:熊伟 王庆节 目录
前言
Ⅰ.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
Ⅱ.追溯“在”这个词的语法和语源
1.“在”这个词的语法
2.“在”这个词的词源学
Ⅲ.追问在的本质问题
Ⅳ.对在的限制
1.在与形成
2.在与表象
3.在与思
4.在与应当 序言
海德格尔一生都是在讲形而上学。因而他讲形而上学常有深刻的分析,描述,甚至批评。也常有人主要因其批评竟认为需要蔑视形而上学。
这也多少有助于理解为什么现在一般人干脆认为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对立的概念。其实这根本不是海德格尔的想法。
海德格尔在一次讨论班上先引读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的一段话:“近代哲学的原则并不是淳朴空疏的思维,而是面对着思维与自然的对立。精神与自然,思维与存在,乃是理念的两个无限的方面。”(见中译本第4卷第7页)然后指出“无限的方面”并不是由黑格尔任意提出来的没有意义的主张。有限是片面,无限是对片面的克服。例如一方面椅子作为单纯的对象被提出来,另一方面思这把椅子的意识被一同提出来,那么片面性就克服了。对什么东西的思与被思的东西,如果只是片面地,有限地被提出,就不是在双方的本质中被掌握到。
这足够说明海德格尔是经常处于辩证思维中的。
海德格尔指出哲学的主导问题是追问在者的在,这也就是形而上学的问题。他还说:“关于这个主导问题,我自从发表《存在与时间》以来,在整个30年代,就力图发展这个问题,即不再是追问在者的在,而是追问在本身。” 文摘
在或不存在,这对我们似乎都无所谓。于是,问题就以独特的方式重又振聋发聩:究竟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
但是,这个问题有可能被真正地提出,也可能鲜为觉察,就像一阵风,袭过我们的此在就突然了事,也可能死死地纠缠着我们,也还有可能被我们以任何一种借口重新遗弃和遮蔽。反正它从来不是一个在时间上要首先问及的问题。
不过,它却是在另一种意义上——就其地位而言——的首要问题。这个首要可以有三重含义。“究竟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我们说这个问题在地位上具有首要性首先指它是最广泛的问题,其次,它还是最深刻的问题,最后,它也是最原始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最广泛的问题。它不会为任何一种在者所制限。这个问题涵括所有一切在者,即是说,不仅涵括最广义的、现在的现成存在者,而且涵括以往的曾在者和未来的将在者。这个问题的区域仅以非在者和绝不存在者,即以无为界。一切非无者,都落入这个问题,甚至最后包括无本身,这并不因为由于我们谈到它,它就成了某物,成为在者,而是因为它“是”无。我们的问题广泛到不可能再广泛了,我们所询问的既不是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按位序逐个询问全部在者,而是辟头就询问在者整体,或者,从后面将要讨论的奠基问题着眼,我们说:询问如此这般的一个在者整体。
这个如此这般最广泛的问题因而又是最深刻的问题:究竟为什么在者在……?为什么,这就是说,根据是什么?在者由何根据而来?在者处于何根据之上?在者照何根据行事?这个问题不在在者身上询问这,询问那,询问它一向——无论在这里还是在那里——是什么?有何性质?由于什么而变动?有何用处?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此一追问是只消在者存在着就要为在者寻求根据。寻求根据,就是说:奠基,追溯到根据处。然而,既然还成问题,那么,下列问题就都还悬而未决:是否这根据真正起奠基作用,设立根基,是元根据?是否这根据舍弃了根基,成为深渊?是否这根据既非此也非彼,而仅仅是伪装成根基的某种或许必然的假象,从而是一种非根据无论是上述何种情况,总之这个问题要在根基上起决定作用,要为在者作为它所是的这样一个在者在起来建立根基。为什么的问题并不为在者寻求原因,寻求与在者本身同属一类并处于同一水准之上的原因。这个为什么的问题不浮荡在任何一种表面和表层,而是要渗入到奠基性的区域,并且直至极限;它离弃所有的表面和浅层,而深入底层,所以,这个最广泛的问题同时也就成为一切深刻问题中最深刻的。
这个最广泛且最深刻的问题最终又是最原始的问题。我们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呢?设若我们就对之发问的东西的最广泛的程度,即存在者整体本身来思考我们的问题,无疑在提问之际,我们就会完全撇开各种特殊的、个别的,这样或那样的在者,我们说的是在者整体,没有任何特别的偏爱。不过,惟有一种在者,即提出这一问题的人,总是不断在这一追问中引人注目。然而,在问题中,至关重要的并不是任何一种特殊的和个别的在者。问题的区域是无限广阔的,因此,任何一个在者都处于同等地位。印度原始森林中的任何一头大象与火星上的任何一种化学反应过程以及随便什么诸如此类的东西都是同样存在着的。
                    | ISBN | 9787100017169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作者 | 海德格尔 |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