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思潮鼎立格局的形成:五四后期的思想文化论战 [精装] 978780742266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三大思潮鼎立格局的形成:五四后期的思想文化论战》主要内容简介:20世纪是中国社会大变动时期,其变动的规模、深度和速度,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没有哪一个世纪可以与之相比。社会大变动导致思想大变动,思想大变动的集中表现就是学术上的大论辩,而哲学论辩是其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由于哲学是全部社会实践经验的最高概括,是一切学科的最高概括,因此,哲学论辩实际上就是关于社会实践最高指导思想的论辩,是各个学科论辩的最高焦点,其意义无疑是非常重大和深远的。本卷的宗旨就是要把这一百年内哲学论辩的整体面貌和基本内容真实、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下面说明一下我们编写《论辩·哲学卷》的一些想法。20世纪中国发生的这场哲学上的空前巨变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它是人类社会历史中两股巨大的潮流相碰撞的产物。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虽然它后来经历了和平与战乱、统一与分裂的反反复复的折磨,直至19世纪始终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基本封闭的社会,其经济、政治、文化在自然与社会以及社会内部种种因素的互相作用下不断发展着,谱写着自己的文明史。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长期停留在封建主义农业文明的高度。就是在这同一历史时期,欧洲崛起了另一个文明,即西方文明。
编辑推荐
《三大思潮鼎立格局的形成:五四后期的思想文化论战》: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哲学卷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一 论战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005 (二)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中崭露头角/011 二 论战的基本过程 (一)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公开挑起论战/018 (二)蓝公武首先发表文章批驳胡适/021 (三)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批驳胡适/024 (四)胡适的答辩——《三论问题与主义》《四论问题与主义》/028 (五)论战的余波/029 三 论战的实质和影响 (一)论战的实质/032 (二)论战的社会影响/036 第二章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一 论战的起因 (一)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后“中国向何处去”的主题的继续/044 (二)各种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社会的交锋/049 二 论战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资本主义还是实行社会主义是论争的焦点/056 (二)是否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是论战最突出的理论问题/059 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派的批判 (一)关于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062 (二)关于如何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人心/067 (三)关于在中国建立工人阶级的政党和革命组织的问题/070 四 论战的意义和影响 (一)西方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民本主义思想的最初认同和结合/075 (二)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民众的社会文化心理展开了对封建思想、资本主义思想的全面批判/078 (三)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080 五对论战的再研究 (一)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提出了如何实现中国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反对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第四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与国家主义的论战 第六章 五四前夕反对尊孔复古的论战和斗争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 第八章 毛泽东、周恩来等反对陈独秀右倾主义的斗争 第九章 近代中国的非基督教思潮与反教运动
文摘
版权页: 4.重申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根本解决”主张。 针对胡适对“根本解决”的否定,李大钊以唯物史观为依据,说明在中国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就以俄国而论,罗曼诺夫家没有颠覆,经济组织没有改造以前,一切问题,丝毫不能解决。今则全部解决了。依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上法律、政治、伦理等精神的构造,都是表面的构造。他的下面,有经济的构造作他们一切的基础。经济组织一有变动,他们都跟着变动。换一句话说,就是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并且针对一部分人对唯物史观的曲解,李大钊特别说明:如果“专取这唯物史观(又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第一说,只信这经济的变动是必然的,是不能免的,而于他的第二说,就是阶级竞争说、,了不注意,丝毫不去用这个学理作工具,为工人联合的实际运动,那经济的革命,恐怕永远不能实现,就是能实现,也不知迟了多少时期。有许多马克思派的社会主义者,很吃了这个观念的亏。天天只是在群众里传布那集产制必然的降临的福音,结果除去等着集产制必然的成熟以外,一点的预备也没有作,这实在是现在各国社会党遭了很大危机的主要原因。我们应当承认:遇着时机,因着情形,或须取一个根本解决的方法,而在根本解决以前,还须有相当的准备活动才是”。
ISBN9787807422662
出版社江西出版集团,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徐素华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