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回归和谐育人 [平装] 978756510262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教育:回归和谐育人》是校长叙事学校文化型塑丛书之一。该书把和谐教育实验,特别是第四轮实验的主要思考和收获呈现在大家面前,以求教于大家。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生命的和谐止于至善:和谐教育探源;构建和谐教育的理念;我们在行动研究的路上:和谐教育的求索历程;彼此发现和共同成长:课堂里的和谐教育;伙伴互助和共同体验:活动中的和谐教育;教师团队及其共同体的和谐成长;学校和谐文化:在爱的阳光下自由生长。
编辑推荐
《教育:回归和谐育人》:校长叙事·学校文化型塑丛书
媒体推荐
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的优秀教师群体道德智慧的发展和道德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实施道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范例。 ——林崇德 个性全面发展的新境界就是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取得和谐。使个人服从社会义务,应当符合人的个人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 自从人类有教育活动以来,教育思想智者的许多的教育主张,都强调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然而自古以来,现实的教育很难甚至从来没有达到过真正的和谐。 现在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是均衡发展,这不光是指入学权利的均等,也要求教育结果的均等。五爱小学先行一步实现了教学与育人的双高目标,是因为学校有高水平的老师,而老师的高水平是从科研中磨出来的。 ——朱小蔓 和谐是教育最辉煌的篇章。 ——叶澜
目录
值得倡导的扎根行动研究:创立和谐文化模式 导论 追寻生命多彩的境界 一、和谐教育的价值理念 二、和谐教育的实践探索 三、和谐教育的成效 第一章 生命的和谐止于至善:和谐教育探源 一、引导共臻和谐的境界 二、和谐教育的当代诉求 三、和谐教育的原点 四、和谐教育的基本构想 第二章 构建和谐教育的理念 一、和谐教育的理念 二、和谐教育精神在召唤 三、和谐教育实验的内容 第三章 我们在行动研究的路上:和谐教育的求索历程 一、拨转教育的“魔方”(和谐教育第一轮实验1988-1993年) 二、追逐理想(和谐教育第二轮实验1993-1999年) 三、领跑新世纪教育(和谐教育第三轮实验1999-2005年) 四、行走在不懈探求的路上(和谐教育第四轮实验2006-2010年) 第四章 彼此发现和共同成长:课堂里的和谐教育 一、和谐课堂的价值意蕴 二、和谐课堂的要素形态 三、和谐课堂的教学模式 四、和谐课堂的个案解读 第五章 伙伴互助和共同体验:活动中的和谐教育 一、和谐活动的价值取向 二、“爱”的教育与分享 三、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 四、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六章 教师团队及其共同体的和谐成长 一、从读书开始,点亮精彩人生 二、与专家对话,撞击心灵火花 三、携手课题研究,促进专业化发展 四、团队发展,带动教师发展 五、构建学校文化,激发职业幸福感 六、教师共同体行动研究的反思 第七章 学校和谐文化:在爱的阳光下自由生长 一、校本文化的鲜明特质 二、学校和谐文化的持续成长 参考文献 附案例目录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没有和谐的教育,就没有和谐的发展 和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对传统应试教育是一种有效突破,通过和谐教育使小学教育更适合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使学生的道德情感、求知探索、爱美审美、劳动技能等都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进而使学校成为学生快乐、平等、成功地学习和满足各种发展需要的乐园。 2.改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逻辑起点 学校中的教育关系十分复杂多样,然而在所有教育关系中,师生关系是一切关系的逻辑起点,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能和质量的切入点、核心和杠杆。为此,需要把改革师生关系,建立起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民主和谐、尊重理解、沟通交流、互信互爱的合作伙伴关系,作为实施和谐教育的主线。 3.和谐发展要深入到学校的各个领域 就小学生而言,基本素质的发展,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在教与学的领域内,在“课堂”这一阵地上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只有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牛鼻子,全方位、多角度地按照儿童基本素质目标构成要求,完善课程结构,创设最佳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成为师生实现情感交融、思想碰撞、经验分享、知识技能习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潜能开发的过程,才能从根本上达成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ISBN9787565102622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沈明阳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