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纲要 [平装] 9787807615071,78076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理学纲要》内容简介:理学者,佛学之反动,而亦兼采佛学之长,以调和中国之旧哲学与佛学者也。一种学术,必有其独至之处,亦必有其流弊。流弊不可无以矫之,独至之处,亦不容埋没;故新兴之学术,必能祛旧学术之流弊,而保其所长。旧为代兴之新学术可,谓为改良之旧学术,亦无不可也。凡百学术,新旧递嬗之际皆然。佛学与理学,亦何独不然。
编辑推荐
《理学纲要》: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媒体推荐
民国时期的宋明理学研究,尽管已然身处反传统思潮的时代,但由于反传统思潮尚朱成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加之国民党政府至少在口头和形式上一度提倡,因而虽然筚路蓝缕,相对于整个中国哲学的创制时期,却显一不了良好的开端。如吕思勉的《理学纲要》等宋明理学的专门研究,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彭国翔 《理学纲要》和《先秦学术概论》原是在上海沪江大学讲中国哲学史时手编之讲义,吕先生的大部分学术著作,原先都是为适应历史教学需要而写的讲义,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加以研究,使它逐渐成为高质量的学术著作。与此同时,他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时地反映到教学中去,深入浅出,引导学生走上治学的道路。 ——张耕华
目录
序 篇一 绪论 篇二 理学之原 篇三 理学源流派别 篇四 濂溪之学 篇五 康节之学 篇六 横渠之学 篇七 明道伊川之学 篇八 晦庵之学 篇九 象山之学 篇十 浙学 篇十一 宋儒术数之学 篇十二 阳明之学 篇十三 王门诸子 篇十四 有明诸儒 篇十五 总论 附《订戴》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以上论中国古代之哲学竟,以下请略论佛教之哲学。 哲学有其质,亦有其缘。以质言,则世界各国,无不从同。以缘言,则各民族因处境之不同,其所从言之者,遂不能无异。前已言之。中国哲学与印度哲学之异同,其理亦不外此。 哲学之演进,有其一定之步骤焉。其始也,必将宇宙全体,分析为若干事物(浑沦之宇宙,为人所不能认识。人能知二,不能知一也。故认识即是分别),而于其间立一因果关系;以此事为彼事之原因,此物为彼物之原因。如基督教谓天主造物,七日而成,中国古说谓天神申出万物,地祗提出万物是也。(《说文》佛教不言时间之长,空间之际。有问及者,斥为戏论。见俭七十论》。佛经推原事物,但日“无始以来”,“法尔而有”而已。)稍进,乃知恒人所谓有无者,实为隐显而非有无。即人能认识与否,而非外物真有所谓有无。 乃知一切事物,有则俱有,无则俱无;彼不因此,此亦不出于彼。万有之原因,只可即谓之万有而已(所谓一切摄一切也)。此则泛神之论所由兴也。夫将宇宙分析,而以此事为彼事之原因,此物为彼物之原因,其说实属不确。迷信此等说者,其所严恭寅畏,不过如世俗之所谓鬼神,如有物焉,临之在上,质之在旁而已。惟寻常人然后信之,少有思虑者,即唾弃不屑道已。至于泛神之论,则其理确不可易,而宇宙自然之律,其力之大莫与京,亦于是乎见之。此则明于哲学之士,所以恒主随顺自然,利用自然,而不主与自然相抗也。
ISBN9787807615071,780761
出版社岳麓书社
作者吕思勉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