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与信仰:雅斯贝尔斯哲学研究》是一部研究雅斯贝尔斯的力作,它指出雅斯贝尔斯的学术努力,就是要将哲学从“自我遗忘”的状态中解救出来,重新赋予哲学以它应当关注的课题生存与超越。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的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以自身为起源,以超越为根据。在这一点上,哲学有别于科学与宗教,它是“源于自身的信仰”。这就是说,它既不是单纯的知识,也不是对上帝的信仰,而是独特的“哲学信仰”。
编辑推荐
《哲学与信仰:雅斯贝尔斯哲学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译丛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卡·雅斯贝尔斯 等 译者:鲁路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创新基地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等 目录
“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译丛”序言
译者前言
雅斯贝尔斯与哲学信仰
论卡尔·雅斯贝尔斯哲学关于信仰的构想
哲学信仰的观念
信仰、无信仰与知识——雅斯贝尔斯在巴塞尔的年代的主题
密码与超越
信仰问题与人类未来
雅斯贝尔斯与思想传统
真理的彩虹——卡尔·雅斯贝尔斯与加姆巴蒂斯塔·维科的历史观
与据我们全部身心的——重新认识雅斯贝尔斯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
卡尔·雅斯贝尔斯与卡尔·波普尔——持自由主义与启蒙思想的制定规范的哲学家
在卡里奇马与神话之间——卡尔·雅斯贝尔斯与鲁道夫·布尔特曼对《圣经》
去神话化讨论做出的贡献
雅斯贝尔斯与当今时代
卡尔·雅斯贝尔斯的世界哲学理念与思维的统一性问题
时代的精神状况——论对当今的诊断的若干特征
卡尔·雅斯贝尔斯:科学技术时代的哲学家
再论雅斯贝尔斯——生存哲学是否回答了我们时代的所需?
着眼于卡尔·雅斯贝尔斯论哲学与艺术
哲学导论——十二篇电台讲演集
第一讲 何为哲学
第二讲 哲学的起源
第三讲 无所不包者
第四讲 关于神的思想
第五讲 无条件的要求
第六讲 人
第七讲 世界
第八讲 信仰与启蒙
第九讲 人类的历史
第十讲 做哲学沉思的人的独立性
第十一讲 哲学式生活方式
第十二讲 哲学的历史
附录 文摘
版权页:
早期维特根斯坦与雅斯贝尔斯所说的哲学信仰在局部上彼此聚合,这应当是我们的研究对象。雅斯贝尔斯仅了解维特根斯坦思想的旁枝末节,他在自己的著作《论真理》(Uber die Wahrheit)中摘引维特根斯坦的话时,利用的是第二手资料,即卡尔纳普(Carnap)的《世界的逻辑性建构》(Logischer Aufbau der Welt),并且抱怨“以形式逻辑规则为标志的思维可能具有的清晰性过于狭隘”,以及“事关与此清晰概念性不符的一切的沉默戒律”。雅斯贝尔斯针锋相对地写道:“清晰性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就连那些不可翻译为基本语句的事例,也有着思想上的清晰性。艺术品中有清晰性,我们的体验所带有的形态中有清晰性,就连问题也会一反维特根斯坦的格言地是清晰的,尽管它没有答案。雅斯贝尔斯写道,维特根斯坦的沉默戒律是“一切无所不包者的死亡”。“对于不清晰的世界,或许无约束性的感受、审美的享受等等……会释放出来。”“但清晰性事实上是不受限定的。”雅斯贝尔斯还提到“澄明”。
如果清晰性应当是语言性的,却不应当是客观语言性的,那么清晰性到底何在,这当然留待追问。实际上,雅斯贝尔斯指出了隐喻性话语的语言行为特征。像“漂浮不定”、“澄明”、“无根状态”、“借自我的被馈赠性来获取自我”等等话语都是隐喻,它们在听者或读者那里唤起一个趋向特定精神状态的过程。这是怎样一种精神状态?维特根斯坦谈到一种绝对的、与客观条件无关的安全状态。雅斯贝尔斯写道:“哲学信仰看到自己被牺牲了,既不稳妥又不安全。”
ISBN | 9787010095127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卡·雅斯贝尔斯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