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春秋》论文集中收编作品最多的一次,全辑共收录会议报告论文127篇,其中全文收录88篇,篇目收录39篇。88篇中,新中国60年与改革开放30年新闻传播史研究回顾8篇,新闻传播媒介与新闻法制专题研究7篇,中国地方新闻史志、新闻思想与媒介史研究10篇,新闻传播人物与媒介史研究6篇,新闻传播人物与报刊研究8篇,新闻传播史研究方法、新闻传播人物、媒介史研究8篇,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史研究方法专题研究10篇,媒介史、新闻传播教育史与新闻传播人物研究7篇,网络媒介史与媒介制度、传播思想研究及其他1l篇,研究生论文13篇。
编辑推荐
《新闻春秋》:中国新闻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闻
传播专题史研究学会研讨会文集 目录
中国新闻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欢迎词
中国新闻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中国新闻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主题发言
关注文史哲等学科学者对中国新闻史的研究
中国新闻传播法制史研究的历史回顾——兼通报“中国新闻传播法制通史研究”项目的进展
中国新闻史研究:60年回眸
研讨会综述
中国新闻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中国新闻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收录篇目的论文
新中国60年与改革开放30年新闻传播史研究回顾
60年来中国新闻界人物研究现状及对策
丰硕的成果——改革开放三十年上海新闻史研究成果巡礼
多元主张下的中国报刊负面新闻报道——对近8年中国报刊负面新闻的实证分析
从议程设置理论看《人民日报》1976-1978年的思想发动
“本土”的迷思:近三十年来台湾地区新闻史学论述简析
试论1978年以来中国报纸新闻文体的演进历史——基于范式变迁的视角
从奇货可居到随处可见——30年来视听工具发生巨变的传播学解读
对进入2l世纪后我国新闻教育的回顾与思考
新闻传播媒介与新闻法制专题研究
菲律宾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与中国外宣工作的拓展
民国前期报业津贴现象研究
重庆《新华日报》的管理经营
日据时期台湾新闻法制的演变
名取洋之助与《女声》杂志的创刊及其独立考述
名誉权保护与言论自由的平衡:《民法通则》颁布以来的发展——以最高人民法院对名誉权案件的态度为例
中国第一个近代新闻体制构想——关于洪仁歼《资政新篇》中报业思想的重新评价
中国地方新闻史志、新闻思想与媒介史研究
四川最早的现代化报纸《重庆日报》
论何启、胡礼垣新闻思想
中国西藏地方新闻传播历史要览
20世纪初广州报刊倡导的国货运动与本土化倾向
中国近代早期报刊的传播功能分析
关于北平沦陷。时期《新民报》与《实报》新闻选择的比较研究
传媒与社会变迁——对清代几种特殊传播形式的考察
《顺天时报》的初创与庚子后的北京舆论界
媒介形态演化与空间再造
论成舍我的报业竞争理念
新闻传播人物与媒介史研究
论徐宝璜《新闻学》的成书出版过程和历史地位
改革开放30年来新华社社史研究回顾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广告史研究七大特征分析
台湾总督府经略厦门的报纸钩沉
东北沦陷区中文报纸:文化身份与政治身份的分裂——对伪满《大同报》副刊叛离现象的考察
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中国共产党报刊发展概述
新闻传播人物与报刊研究
中国新闻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论当代两类极左报刊话语的特质
周恩来南开学校时期的校报思想和实践
李香兰国籍之“谜”与“满映”的宣传战略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新闻学——以“新闻学”术语考察为中心
报纸——新派武侠小说诞生的摇篮——兼论新派武侠小说鼻祖梁羽生的报刊生涯
范长江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的现实意义
新闻宣传与毛泽东早年政治生活
新闻传播史研究方法、新闻传播人物、媒介史研究
汉代邸报问题辨析——兼论戈公振的“邸报说”
20世纪30年代上海俄文报业的繁荣及原因分析
重思:“新闻”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直隶白话报》主编吴樾生平事迹考
关学传统下审视于右任的新闻思想和实践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邵飘萍的新闻人格魅力
梁启超受众观新论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军军事新闻宣传改革回顾与评析
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史研究方法专题研究
传媒社会学视角的新闻史研究范式:结构-功能研究
内容分析法在国外网络研究中的应用16年文献研究——对1993-2008年五种SSCI新闻传播学国际权威期刊的考察
试论中国百年奥运报道中“世界意识”的变迁
海外华文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近代京津地区英文报的政治色彩之剖析
德占青岛殖民统治时期德文报纸研究
军队与媒体的战争平行战——1775-1992年美军战争传播史研究
论美国新闻处在华的两重使命
浅论近代日本人在天津的报业活动
海外华文媒体中文化身份的建构与认同——以《联合早报》为例
媒介史、新闻传播教育史与新闻传播人物研究
旧中国民营报纸之怪现象
赵敏恒解读新闻教育
时尚消费传播的批判与反批判——对时尚女性杂志研究的历史分析
《良友画报》:中国现代文化环境的媒介映像
日本大众传媒对“慰安妇”报道轨迹之初探
寻求政治团结的失败努力:朝鲜战争中的美国之音
中国新闻界与“世界报届大会”的早年姻缘
网络媒介史与媒介制度、传播思想研究及其他
少数民族数字出版探析
毛泽东与《人民日报》
试析广播电视研究演变的三种范式
“监督政府”视野下的南京《民生报》案
我国传媒从业人员福利变迁史
《红旗日报》的发行
近十年来中国新闻史研究析论
《益世报》灾难事件报道经验启示——以1917年水灾报道为例
周恩来对邹韬奋的关爱和引导
20世纪30年代《申报·自由谈》主编编辑思想简评
《红色中华》报的传播技巧探析
研究生论文
改革开放30年《人民日报》头版新闻性之变迁——兼与《南方日报》头版作对比分析
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国族想象——以《申报·自由谈》为个案分析
“散文笔法写新闻”观点溯源及实践探析
军事新闻深度报道发展史初探
《解放军报》三十年改革的历史考察
浅析徐宝璜的报纸职能观
浅析电视文化的效果符号功能及其特征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期刊发展
浅论中国教育电视节目
市场经济下中国传媒产业化的影响及其发展路径探析
中国报业批评发展新方向——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为例
“治”之追求:传播与治国——论儒法传播理念的相通性及时代意义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在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研究方面,上海学者所取得的成绩除上述外,还先后出版了《简明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等。《简明中国新闻史》是复旦大学新闻系规划的“新闻学基础教材丛书”之一,由该系新闻史教研室的丁淦林、马光仁、武伟、胡志寰、高冠纲、秦绍德、章玉梅等撰稿。1986年2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比较简略而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全貌,在为读者提供有关中国新闻史基本知识的同时,研究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由丁淦林主编,全国各高校的8位学者撰稿,上海除丁淦林外,还有姚福申、黄瑚等,1998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在注重全面系统介绍和评述中国新闻事业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同时,还注意典型个案的剖析和理论的探索,力求做到知识性、前瞻性、通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由黄瑚著,2001年3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35万多字。该书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改变以往此类书以政治史分期划分章节的做法,如“某某时期新闻事业”,而以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历史规律为脉络分章节,突显了新闻事业的主体意识;二是在系统介绍和评述新闻事业发展的同时,加重了新闻法制建设的介绍与分析。不足之处是主要介绍报刊的情况,对新闻事业的其他领域涉及甚少。
上海学者编辑出版的《中国新闻史文集》、《中国近代报刊名录》虽是资料性的,但也是新闻事业通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参加《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集》编选工作的有:丁淦林、马光仁、胡志寰、章玉梅、秦绍德,其中丁淦林为主编。《中国近代报刊名录》由复旦大学新闻系资料室的史和、姚福申、叶翠娣三人编撰。
由丁淦林主编,黄瑚、周伟民副主编的《中国新闻图史》,是一部大型图解中国新闻史的专著,2001年1月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图解的新颖形式全面展现了中国新闻事业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从一个新角度对中国新闻事业史进行了诠释。
ISBN | 9787565101861 |
---|---|
出版社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方晓红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