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自愿到自由:近现代社团组织的发展演进》通过选取不同国家的社会结构,不同文化发展阶段,不同文化基础的社团组织,对其发展状况进行仔细梳理与归纳总结,系统介绍并揭示了近现代社团组织“从自愿到自由”的发展趋向。所述国家和地区政府在社团组织方面的管理制度及经验,对中国的社团组织研究及管理工作将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帮助。对广大读者了解社团组织的来龙去脉,以及如何区分正当与非正当社团组织也有所帮助。
编辑推荐
《从自愿到自由:近现代社团组织的发展演进》共分六章,第一至三章分别从结社自由理论、社团制度发展和社团组织功能的角度评述了近现代以来社团组织发展与理论和制度演进的历史进程,从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今天全球社团革命的历史脉络和制度基础。四至六章分别介绍了欧洲、亚洲和其他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社团组织的发展历史,从这些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社会结构、不同文化基础的国家社团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中,既可以发现其中的许多具有共通性的规律性特征,也可以发现很多他们各自带有浓厚文化基础和社会特点的“国情”特征。由此,在公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和把握当代社团革命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时,就能够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立场来深化我们对相关理论和社会发展实际的认识,特别是切合到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实践的时候,希望能从中发掘一些有借鉴意义的东西。 作者简介
王建芹,女,汉族,1963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1997至2000年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博士研修生,师从著名法学家姜明安教授。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非政府组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非政府组织法律问题。重点关注从政治学、宪法学、社会学角度研究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法律、道德、信仰的关系和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已出版学术著作6部,发表论文20余篇。代表作有:《强化监督制约权力——中国反腐败的理性思考》,《第三种力量——中国后市场经济论》,《非政府组织的理论阐释》。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结社自由理论及其历史发展
第一节 结社自由理念之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结社自由的保障体系
第三节 结社自由的文化内涵
第四节 结社自由的限制
第二章 社团组织发展的历史及制度演进
第一节 社团概念的界定及历史发展阶段
第二节 社团与国家关系理论的发展与演进
第三节 社团与社会关系的发展与演进
第四节 社团法律地位的确立
第三章 社团组织的功能及其演进
第一节 慈善与公益
第二节 自治与自律
第三节 政治参与与权力制衡
第四节 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欧洲国家社团发展历史进程
第一节 英国社团发展历史进程
第二节 法国社团发展历史进程
第三节 德国社团发展历史进程
第四节 俄罗斯社团发展历史进程
第五节 匈牙利社团发展历史进程
第六节 波兰社团发展历史进程
第五章 亚洲国家社团发展历史进程
第一节 日本社团发展历史进程
第二节 韩国社团发展历史进程
第三节 印度社团发展历史进程
第四节 菲律宾社团发展历史进程
第六章 其他国家社团发展历史进程
第一节 美国社团发展历史进程
第二节 加拿大社团发展历史进程
第三节 澳大利亚社团发展历史进程
第四节 巴西社团发展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非政府组织早已有之,但直到最近几十年,它才作为一个独特的、有重大影响的社会部门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发现,这些原先零星地散布于社会各个角落、分布于不同人群中的形形色色的组织,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等,它们在政府和市场的领域之外扮演着积极的、独特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于是有关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的研究日渐兴起。
在中国,对非政府组织研究的起步可能更多地是受西方理论界的影响而展开。但正如诸多实证研究所反映出来的,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与西方语境下的“非政府组织”有着不小的差别,它们有些仍带有政府色彩,有些甚至存在明显的营利动机。然而,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社会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不纯粹性并不妨碍其存在的独特价值。毕竟,它为我们的社会肌体注入了新鲜血液,并且可以预见的是,这些特殊的组织将以更受瞩目的方式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舞台上发挥更为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后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理论再度成为西方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并迅速弓J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90年代后,公民社会研究开始转向从政治社会学角度对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的公民社会进行实证研究,并把寻找这个社会实体的切入点放到了由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构成的第三部门上,其中最有代表性成果的就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赛拉蒙教授主持的非政府组织国际比较项目。在国内,近年来对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呈现方兴未艾的态势,一大批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不断面世。
非政府组织作为新兴主体,一经产生与发展,便在传统法律框架、主体制度研究和社会调整机制等方面凸现出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力。目前国内对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出现了几个大的研究团队,如社科院法学所的“社团的法律问题”课题组,北京大学法学院的“非营利组织法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的NGO研究所,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课题组等,这些研究团队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成果大大推动了非政府组织问题的研究;其次,研究的深度广度有了很大的推进,研究成果多样化,基础研究、调查研究、法律文本的翻译齐头并进; 文摘
四、西方结社自由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正如公民结社自由权利的取得是经历了限制、部分承认、承认与保护的漫长过程一样,关于结社自由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上同样也存在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交锋。对结社自由价值的认同,正是在这种理论、思想的碰撞中形成和发展的。
对结社自由持否定态度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他的关于直接民主、绝对主权的思想体系排斥了结社自由在理论上的合法地位,他认为社会团体会影响公民意志的直接表达,可能影响和削弱绝对主权。
卢梭认为国家之内不能形成派别和各种小集团,因此社团的出现会损害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主权,使得公意无法形成,最终造成社会的分裂和国家的衰落。“如果当人民能够充分了解情况并进行讨论时,公民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勾结,那么从大量的小分歧中总可以产生公意,而且讨论的结果总会是好的。但是当形成了派别的时候,形成了以牺牲大集体为代价的小集团的时候,每一个这种集团的意志对它的成员来说就成为公意,而对国家来说则成为个别意志;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投票者的数目已经不再与人数相等,而只与集团的数目相等了。
ISBN | 9787800807596 |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作者 | 王建芹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