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受事宾语句中论元共现规律及管控机制研究 [平装] 978750048262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现代汉语受事宾语句中论元共现规律及管控机制研究》主要内容简介:论元共现问题是当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各种语法理论都对此有过深入的讨论,概括地说,形式语法理论和功能语法理论的出发点和研究方式有明显的差别:形式语法把论元共现行作是受动词支配的论元配置,主要围绕动词的语义和特点来研究论元共现;功能语法则认为论元共现受多种语言因素的制约,除了动词以外,句式、论元自身特点也会制约论元共现,另外外部因素如语境因素特别是语体因素也会制约论元共现。朱军博士的著作《现代汉语受事宾语句中论元共现规律及管控机制研究》,就是以功能语法为理论背景来探讨现代汉语受事宾语句中论元共现规律的。
编辑推荐
《现代汉语受事宾语句中论元共现规律及管控机制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朱军,1974年8月出生,安徽无为人,2008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学研究,在《语言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等刊物上发表语言学论文近30篇;参编《多维视野下的汉语修辞学》、《语言文字应用》等教材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湖南省社科课题两项、湖南省教育厅课题1项、柑潭大学课题两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重大课题、湖南省社科重点课题各1项,参与其他课题多项。
目录
序 绪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理论背景 第一章 受事宾语句中论元人句情况及管控机制 第一节 论元人句显类与论元类型, 一 论元入句显类 二 论元系统的特点 三 论元的基本类型 四 论元判别的标准 第二节 论元人句定性与论元特征 一 论元入句定性 二 基于事件的句式类型 三 论元的“不可现性” 四 论元的“必现性” 五 论元的“可现性” 第三节 论元人句的优选序列 一 论元入句频率的优选序列 二 论元入句频率的内部差异性 三 论元充当句法成分的优选序列 第四节 论元人句的管控机制 一 句式的管控作用 二 论元特点的影响 三 动词语义的制约 四 语境因素的干扰 五 不同语体的差异 第二章 受事宾语句中论元匹配情况及管控机制 第一节 论元匹配的类型 一 同类论元匹配 二 异类论元匹配 第二节 论元匹配的项数 一 V前单项式 二 V前双项式 三 v前三项式 四 V前四项式 五 V前五项式 第三节 论元匹配的优选序列 一 论元匹配类型的频率比较 二 论元匹配项数的频率比较 第四节 论元匹配的管控机制 一 句式的管控作用 二 论元特点的影响 三 动词语义的制约 四 语境与信息量的干扰 五 不同语体的差异 第三章 受事宾语句中论元语序规律及管控机制 第一节 共现论元的语序规则 一 包容规则 二 指称规则 三 象似规则 第二节 共现论元的语序关系考察 一 施事与其他论元的共现语序 二 与事与其他论元的共现语序 三 时间与其他论元的共现语序 四 处所与其他论元的共现语序 五 其他论元之间的共现语序 第三节 论元语序的优先序列 一 倾向性的语序优先序列 二 基于语频的语序优先序列 三 倾向性语序优先序列的解释力 第四节 语序结构“变式蕴涵基式”的关系原则 一 基式、变式及其蕴涵关系 二 双论元共现式的验查 三 三论元共现式的验查 四 四论元共现句的验查 五 五论元共现句的验查 第五节 论元语序的管控机制 一 句式的管控作用 二 论元特点的影响 三 语用动机的促使 四 论元标记的干扰 第四章 受事宾语句中论元标记及隐现机制 第一节 论元标记 一 论元标记的类型 二 论元标记的作用 三 论元标记的数量 第二节 论元使用标记的情况 一 有标记论元与无标记论元 二 论元的常用标记 三 一种论元多种标记 四 多种论元一种标记 第三节 论元带标情况的统计分析 一 各类论元带标情况比较 二 同类论元不同标记的使用情况 三 不同句法位置上论元的带标情况 第四节 论元标记隐现的管控机制 一 句法的管控作用 二 论元特点的制约 三 语境因素的干扰 四 论元标记虛化度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论元共现问题是当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各种语法理论都对此有过深入的讨论,概括地说,形式语法理论和功能语法理论的出发点和研究方式有明显的差别:形式语法把论元共现行作是受动词支配的论元配置,主要围绕动词的语义和特点来研究论元共现;功能语法则认为论元共现受多种语言因素的制约,除了动词以外,句式、论元自身特点也会制约论元共现,另外外部因素如语境因素特别是语体因素也会制约论元共现。朱军博士的著作《现代汉语受事宾语句中论元共现规律及管控机制研究》,就是以功能语法为理论背景来探讨现代汉语受事宾语句中论元共现规律的。该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选题角度比较新颖。动宾问题是汉语语法学界老生常谈的问题,近年来研究的中心渐渐集中在不同宾语的变化上,包括宾语类型和数量的变化。该书从动词前论元共现这个角度来讨论动宾问题,既提供了新的研究视点,又能对老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其次,不入云亦云,理论探讨具有一定的创建性。如该书提出论元结构具有“层次性”、“互动性”与“动态性”的观点,值得重视。“层次性”是把论元结构分为句法语义层面的论元结构和语用层面的论元结构。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同名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书稿得以完成,要说许多感谢。 有幸能在华师语言学的大家庭中学习生活三年,邢福义先生“抬头是山,路在脚下”的为学箴言时时激励着我前行,华中师大语言学专业各位导师的渊博学识和高尚人格也为我树立了为人为学的榜样。 特别要感谢导师储泽祥教授,书稿从选题、写作、修改到最终定稿,都得到了储老师悉心的指导。在写作中,每当我陷人困境时,储老师总是以他独到的见解使我豁然开朗,我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储老师的心血。还感谢他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 要感谢我的硕士导师盛新华教授,她以她慈母般的关爱使我在千里之外的异乡有了家的感觉,她力所能及地为我排除工作上和生活中的困难,使我有时间、精力去完成书稿。要感谢湘潭大学李伯超教授、马固钢教授、李军华教授、南京大学陈立中教授等各位老师的教诲以及湖南师范大学罗昕如教授、中山大学刘街生教授等师长的帮助! 要感谢我在湘潭大学的同学以及朋友,是他们陪我度过了无数个快乐的或忧伤的日子。华中师大三年的时光是充实和快乐的。
文摘
插图: 这个优先层级理论为后来的联接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过于依赖排序,根据优先层级,一个动词的两个角色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排列形式,如果某个动词的两个角色恰好分别是非有生性的致使成分和有生的致使成分,那么谁优先就难以确定了。 以往关于语序的研究都力求整理出一个语序的优先序列来,不管这种序列是单个存在还是多个共同起作用的,都解释了语言中的很多现象。因为语言的复杂性、多样性,语言学家们在说明这些语言现象时,也都承认这些语序原则、优先序列都是针对一般情况的,对特殊情况或语境中各种具体的案例有时也无能为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前面我们所列举的理论或语序原则每一条在语言中都能轻易找到反例,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定这些理论或语序原则的价值,毕竟它们解释了大多数的语言现象,只能说它们还不尽完善,与语言事实还存在着一些偏差。 汉语语序的特点到底是什么?是固定的还是灵活的?这个事关汉语基本特点的问题汉语学界的看法并非一致。我们认为范晓先生(2007)的看法很有道理,就是汉语语法既有有规律的一面,也有灵活的一面。拿这个说法套用到汉语语序上,就是汉语语序既有有规律的一面也有非常灵活的一面。我们认为,具体到受事宾语句中共现论元的语序问题,同样也体现了规律性与灵活性并存的情况,一些论元共现的语序遵循了某个原则,这是它规律性的一面,但在某种情况下,句子语序又能违反这个规律,这就是它灵活性的一面。
ISBN978750048262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朱军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