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剧日记(1997-2004) [平装] 7508731905,97875087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品剧日记(1997-2004)》内容简介:由于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完全从感觉和印象出发,不经修饰,也不需事先装潢门面,因而有一个特点是“诚”,即它与我们经常看到的报刊评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完全讲真话,讲实话,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有话则讲,无话则止。 我感觉,当我着意要为某戏写一剧评的时候,和写日记来评价一个戏是不一样的。前者心态很庄严板正,后者很随和家常;前者像从事一项正式报告,后者像和人聊天,前者板着面孔,后者放下架子……
编辑推荐
《品剧日记(1997-2004)》:思想与文化研究丛书
目录
1997年12月16日话剧《虎踞钟山》 1997年12月28日话剧《死无葬身之地》 1997年12月31日话剧《蛐蛐四爷》 1998年1月1日儿童剧《认识你真好》 话剧《男儿有泪》 1998年1月3日话剧《老兵》 1998年1月4日话剧《尊严》 1998年1月6日话剧《虎踞钟山》 1998年1月7日话剧《炮震》 1998年1月9日话剧《日月》 1998年1月11日话剧《男人兵阵》 1998年1月12日话剧《绿色的阳台》 1998年1月13日川剧《变脸》 1998年1月24日话剧《三姊妹——等待戈多》 1998年5月2日音乐戏剧《三毛钱歌剧》 1998年5月14日话剧《官兵拿贼》 1998年6月15日话剧《冲出强气流》 1998年6月24日话剧剧本《沧海争流》 1998年10月31日越剧《荆钗记》 1999年10月11日话剧《水下村庄》 2000年1月4日话剧《生死场>座谈会 2000年8月22日话剧《日出》 2000年8月23日话剧《原野》 2000年9月1日晋剧剧本《深宅大院》 2000年9月3日话剧《第十七棵黑杨》 2000年9月14日川剧《变脸》 2000年9月15日话剧《抓壮丁》 2000年9月17日周贻白诞辰100周年纪念研讨会 2000年9月19日蒲剧《土炕上的女人》 2000年9月28日民间歌舞《好一朵茉莉花》 2000年9月29日话剧《虎踞钟山》 2000年9月30日话剧《秦淮人家》 2000年10月1日话剧《抓壮丁》 2000年10月2日话剧《“厄尔尼诺”报告》 2000年10月4日话剧《商鞅》 2000年10月5日话剧《世纪彩虹》 2000年10月6日话剧《沧海争流》 2000年10月7日话剧《脊梁》 2000年10月8日话剧《洗礼》 2000年10月9日话剧《工人世家》 2000年10月10日话剧《父亲》 2000年10月11日话剧《沧海争流》话剧《走向胜利》 2000年10月12日话剧《古井巷》话剧《生死场》 2000年10月14日昆剧《花魁记》 2000年10月18日齐飞戏曲剧作研讨会曹禺戏剧奖·剧本奖评奖 2000年10月25日音乐剧剧本《未来组合》 闽剧《灞陵伤别》 2000年10月26日蒲剧《土炕上的女人》 2000年10月31日评剧剧本《琴笳赋》 2000年11月4日舞剧《妈勒访天边》 2000年11月23日五音戏《腊八姐》 2000年11月25日雁剧《香火》 2000年11月27日豫剧《老子、儿子、弦子》 2000年12月1日眉户剧《祥林嫂》 2000年12月3日晋剧《大院媳妇》 2000年12月25日新时期福建戏剧创作研讨会闽剧折子戏 2001年1月1日歌舞剧剧本《青铜魂》话剧剧本《庄跻王滇》 2001年1月3日话剧《我不离婚》 2001年1月5日越剧剧本《梅龙镇》 2001年1月6日民族歌舞剧《青铜魂》 2001年1月13日话剧《玩偶之家》 2001年1月17日京剧《宰相刘罗锅》第三本 2001年1月29日昆剧《贵妃东渡》 2001年1月30日京剧《宰相刘罗锅》第四本 2001年2月6日秦腔剧本《陕北婆姨》 2001年2月11日吉安采茶戏《远山》 2001年2月16日话剧《理查三世》 2001年2月18日龙江戏剧本《梁红玉》 2001年2月19日话剧剧本《龙腾沧海》 2001年2月20日粤剧剧本《妹子与拖儿》 2001年2月23日越剧《梅龙镇》 2001年2月24日淮剧《大路朝天》 2001年3月lO日歌剧《沧海》 2001年3月26日话剧《蔡文姬》 2001年3月30日文艺评论座谈会 2001年4月14日应天齐西递村版画展 2001年4月17日黄梅戏《女驸马》 2001年5月8日童话音乐剧《寒号鸟》 2001年5月16日话剧《风驰瑶岗》 2001年5月24日话剧《狂飙》 2001年5月27日戏曲剧本《红雪》 2001年5月27日话剧《沙漠中的西蒙》 2001年6月25日话剧《母亲》 2001年6月27日京剧《瘦马御史》 2001年7月5日京剧《油灯灯开花》 2001年8月28日话剧《无常·女吊》 2001年9月25日曲剧《阿Q与孔乙己》 2001年9月27日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 2001年9月27日舞蹈诗剧《关东女人》 2001年9月28日话剧《特殊故事》 2001年9月28日京剧《浑水谣》 2001年9月29日评剧《伯虎吟》 2001年9月29日话剧《大林莽》 2001年9月30日评剧《邓小平在那个春天》 2001年10月13日婺剧《昆仑女》 2001年10月16日昆剧《班昭》 2001年10月17日话剧《WWW.tom)) 2001年10月18日话剧《霸王别姬》 2001年10月19日话剧《送你一支玫瑰花》话剧《西关女人》 2001年10月21日话剧《半世为人》 2001年10月22日话剧《你过得还好吗》 2001年10月24日京剧《欲望城国》 2001年10月24日话剧《押解》 2001年11月13日话剧《习惯势力》 2001年11月27日话剧《秋天的牵挂》 2001年11月29日京剧《杜十娘》 2001年12月27日话剧《天下第一楼》 2001年12月29日话剧《死亡与少女》 2002年1月24日舞剧《红梅赞》 2002年3月9日小剧场戏曲《偶人记》 2002年3月14日楚剧《你是一条河》 2002年3月15日粤剧《驼哥的旗》 2002年3月25日话剧《足球俱乐部》 2002年3月31日京剧《连环套》 2002年4月7日话剧《千禧夜。我们来说相声》 2002年4月11日话剧《谁家老婆进错房》 2002年4月14日电影《清凉寺钟声》 ……
序言
思想,往往被视为令人神往而略显玄远的词汇,实际上,它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寻常之物。人生活在一个意义的世界,只要去自觉其意义,就不会没有思想。马克思说:“理性向来就存在,只不过它不是永远以理性的形式出现而已。”思想无所不在。 有了思想,就会有对思想的思想,这便是反思。人类总是在不断反思:反思人之为人,反思美好生活;反思道德法则,反思精神信仰;反思经济活动,反思社会准则;反思审美,反思求真;反思人与自然,反思人我之间;反思理论的,反思实践的;反思本土的,反思域外的;反思传统的,反思现代的;反思推动科技昌明,反思科技的负面影响;反思资本主义,反思工业主义;反思理性,反思非理性。人类进步少不了反思,社会发展离不开思想。 思想赋予知识以活力,转识成智,豁然贯通,以利于先立其大者;思想赋予生命以意义,化腐朽为神奇,把平淡的生活变得意味深长。思想让我们小心谨慎,思想让我们雄心勃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绵延不绝,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人、一个社会要提升精神气质,也需要思想的滋润。
后记
我原来是进行纯研究的戏剧学者,出版了一批专业著作。自从1997年年末调到中国戏剧家协会工作以后,公务繁忙,无暇再从事完整的项目研究,但又不甘心停笔。无所适从之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写作的捷径:在剧协任职,一年到头间隔不断的一项工作是看戏。好极了!我可以在剧评方面大展身手,发挥我这方面的功底、思辨和逻辑特长。我暗自给自己规定了一条任务:坚持写观剧日记。虽然,我不可能像莱辛那样,有时间有条件来从容进行专职写作,一年多就弄出一本完整的《汉堡剧评》,但至少我可以学着做一些。于是就有一些文字写出来,后来在《剧本》月刊编辑的怂恿下还刊发了一些。由于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完全从感觉和印象出发,不经修饰,也不需事先装潢门面,因而有一个特点是“诚”,即它与我们经常看到的报刊评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完全讲真话,讲实话,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有话则讲,无话则止。因此,发表出来的一些文字收到比较大的社会反响,得到许多支持者。当然,也有因此而刺伤了人、把人得罪得很深的。后来没过多长时间,我就决定不再继续发表,因为我开始兼任《剧本》月刊的主编,再这样做就会有“走私”、兜售私货之嫌。
文摘
与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何孝充飞南京,晚在南京军区礼堂看前线话剧团演出《虎踞钟山》。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也自广州绕道来看。看完后占祥表示定下这台戏,由中国文联邀请进京演出。 编剧邵钧林(该团团长)、嵇道青据江深原著改编,导演沈西平。题材为英雄传奇,写20世纪50年代刘伯承将军在南京开办军事学院,将战争年代里许多立过战功的解放军高级将领组织起来接受培训,而聘请包括许多国民党军队的被俘高级将领等专家为之授课,克服了重重人为困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实现建军路线的战略大转移、迅速走上现代化道路所做出的业绩。这在当时自然有着超前意识,历史上刘伯承曾经为此受到了高层的严厉批判,被指为军事教条主义。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实现现代化装备与训练方面迈入新的历程,社会观念已变,目前又恰值革命英雄题材创作之风方兴未艾,拈出这段历史插曲作为戏剧舞台的表现对象,编剧颇具只眼。 此剧把握住了时代脉搏,给人以历史厚重感,具备强烈的英雄主义精神而又处处以情动人。戏的情节编制很干净、很顺溜,观看起来没有此类题材剧本常会给人造成的审美阻隔,在朴素平实中见真情,不意念化,生活气息浓厚。作者很熟悉编剧法,许多场景处理得很好,戏剧冲突一个接着一个,常给观众以“发现”。我在看前担心会被人物和语言的虚假引起反胃,看时却有数次感动得热泪盈眶。观看过程中观众掌声不断,有时是因为喜剧情境的贴切,有时是因为人物性格的诙谐,有时是因为语言的睿智。舞台手法大体为写实,创造出感人的戏剧力量。据剧团说,该剧在广州第五次中国戏剧节上演出,30余位评委一致投赞成票;在部队演出、在上海文联组织为文化界人士的演出以及一般公演中,观众的反响都十分强烈。这说明此戏雅俗共赏,立意与艺术性俱好。英雄传奇的戏能够写到这种程度,实在是难能可贵了。
ISBN7508731905,978750873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廖奔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