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与死亡:中国生死智慧》主要探讨人类的生死问题,将立足于中华民族生死文化之血脉的基础上,从分析生命与死亡之本真出发,顺次探讨死亡态度、死亡观念、生死智慧等问题,《生命与死亡:中国生死智慧》试图也仅仅局限在从合理性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让人们在较为轻松的阅读中可以从容地思考生与死这样严肃的问题,获得某种生死智慧的启迪,以最大的包容度和开放性,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以因应我们每个人终究会遭遇的生死大事,获得生之幸福与逝之安乐。 
                    编辑推荐
《生命与死亡:中国生死智慧》:生命思考丛书 作者简介
郑晓江,专门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尤擅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的研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专家,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现任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已出版专著:《中国人生精神》、《中国死亡智慧》、《生死智慧》、《善死与善终》、《超越死亡》、《生命终点的学问》、《生死学》、《中国生命学》等著作,另在《哲学研究》、《文史哲》、《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自序“死生亦大矣”
第一章 生命本真
一、生命的形成
二、生命的发展
三、生命的本质
四、生命的超越
五、生命的残缺
六、生命的价值
七、生命的归宿
第二章 生死观念
一、生死之痛
二、生死教育
三、生死智慧
四、生命价值
第三章 生死态度
一、生死“认命”
二、“安之若命”
三、“乐天知命”
四、“原无生死”
五、生死教益
第四章 生命困顿
一、“弑师案”
二、知识能否改变命运
三、医患关系紧张的生死哲学透视
四、中国祭祀礼仪中的宗教精神
五、关于“校园屠夫”频现的思考
第五章 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兴起的深层原因
二、生命教育的基本性质
三、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人类是自然之子,然而自然以人类为骄傲!是生命,赋予时间以文明;是生命,赋予物质以活力;是生命,赋予历史以智慧;是生命,赋予未来以意义……
二、生命的发展
我们的生命最初是一颗极小极小的卵子接纳了一颗更微小的精子而形成的胚胎,这颗精子是数亿个精子竞争中的唯一胜利者。胚胎带着爸爸和妈妈各自的遗传特征,藏在妈妈温暖的子宫里慢慢长大。这个过程可不短,需要四十周的时间。我们在妈妈身体的保护里发育、成长,由一个肉眼难见的小小“种子”,变成了完整的胎儿。最后,我们不管不顾地挤出母亲的身体,爆发出第一声啼哭,向世界宣布——一个崭新的生命诞生了!
生命的降生是喜悦的,然而,不曾听过母亲分娩时撕心裂肺的呻吟,你就不会知道生命的降生是何等的苦痛;生命是爱的结晶,也是幸福的升华,但是母体分娩时的巨大痛苦与危险,是爱与幸福高昂的代价。
新生命都源自母亲的苦痛,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生命降生的艰辛,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感恩之情,积极思考生命的意义。
从父母相爱的结合孕育了我们的生命开始,我们的成长依次经历着胎儿、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的阶段。这个从孕育到老年的生命历程,构成人的生理性实体生命。
                    | ISBN | 9787301184240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作者 | 郑晓江 |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