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洪武艺术评论文集》内容简介:他作为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首届毕业班的一名优秀毕业生,响应党的号召到了祖国的北疆内蒙古、从此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这片土地在这里生根发芽,化作了茫茫草原上一株生命力旺盛的小草。
“从‘小上海’走进‘大草原’我为北方人的气质、情思所感染。可以说,我的精力、心智,遭索都化成了‘草’,被他们吸纳,……直至我成为‘草原’的一部分。”这是查洪武对自己经内蒙古四十年人生历程的生动总结?
编辑推荐
《查洪武艺术评论文集》是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查洪武(1941年2月-2005年7月),原名全武,笔名长安、晓察,汉族,江苏镇江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戏剧、影视、文学评论家。
1963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文学系。同年,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边疆建设来到内蒙古,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艺术处工作。曾任内蒙古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北国影剧》杂志编审、主编。1997年任内蒙古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2001年退休。曾担任内蒙古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电影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内蒙古分会评论委员会副主任。
在内蒙古工作的40余年中,他发表了大量的艺术评论文章,多次在全国性、全区性论文评选中获奖。还多次担任自治区各种艺术活动的评委,受聘在多所大专院校和自治区的文化艺术培训班、研究班、创作班上讲学授课,为内蒙古的民族文化艺术,特别是内蒙古草原戏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录
志存塞北植根无悔
舞台艺术评论
“土味”话剧好
——读《喜中愁》后的联想
评《绿色的情思》
小中见大
——读《一副头戴》
剧坛盛开改革花
——全区改革题材小戏调演综述
蓓蕾初绽剧苑增辉
——上戏内蒙班汇报公演观感
向新的层次迈进
——从两出学校剧谈起
河套剧苑盛开迎春花
令人瞩目的《有盼》
富于草原神韵的京剧
——论《草原小姐妹》的艺术成就
可喜的新成果
——评京剧《北国情》
追随时代的步伐
——自治区戏剧作品评奖有感
时代风采 泥土芳香
——话剧《旗长赛努》的特色
追求和谐共生
——《转龙湾》的启示
重意境,重神似,开启美感
——评新编历史剧《萧观音》
是古老的更是青春的
——《马背情韵》晚会的美学特征
难得的审美感悟
——评京剧《草原母亲》
情真艺新乡音袅袅
——《塞北乡音》的审美特征
意趣真形象新
——评京剧《赖宁》
蒙古语戏剧与蒙古剧
对于剧团下乡的一点感想
戏改杂谈
两个“独具
观众也是艺术的创造者
画眼睛
可贵的求索
——读《巴彦淖尔剧稿》创刊号随感
小戏创作杂谈
乌兰牧骑与小戏
戏剧只能活在舞台上
——戏剧美学笔记之一
时间感
——戏剧美学笔记之二
希望正在这边
……
影视剧评论
综艺评论
附录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面对种种难题,特别是与钱建功“劳燕分飞”,闫芳她敬业无私热诚,但求“法律人情间巧周旋”。情理交叉时,力图法治与人情相融合。她且慢宣布对占地建坟的裁决,想和建功单独谈谈;她给建功递药,深情内含,还善解人意地为建功之父送去布娃娃慰其心;她默默地为用假炸药要挟、滋事的田满囤松绑;在推倒新坟时遇到愚昧、狭窄心理的阻挠,她灵活地下令“停机!”直到一一为当事人着想解了难题。体现了注重人民长远利益又尊重群众现实接受程度。始终坚持依法行事,追求民主、自由、守法、和谐的新人际关系。理在情中、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既使一时法不容情难两全时,也不随波逐流,似建功所言无原则地搞什么“得罢休时且罢休,该饶人处且饶人”。她体察民情,尊老爱群,终于使乡亲们感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尽管闫芳是政府的代表,却不是政策的图解人、法律的简单化身,而是血肉丰满、富于人情、身在群众中的执法者。编剧设计人际关系巧合中透真情。情感线有社会情。田贵、钱建功、闫芳有亲情与往昔的纠葛“悬案”。闰芳隐瞒不孕症和建功离婚,没能为钱留后代,自感内疚,不怕建功筹人误解。力避良田重回荒蛮境地,促使建功荣耀的封建梦幻破灭。
尤为耐人寻味的是,钱建功得知离婚真相,又接受闫芳为老人安葬地的妥善安排,被一片真情所动。决定自己雇来推土机推新建坟,归还良田,并叮嘱乡亲别误农时;同时30万捐款分文不少,这都是良好的抉择。然而,细推敲,他未必从理智和情感上全面接受《土地管理法》的深远意义和法治的重要性。这就避免落人矛盾、交锋、转变、解决的现成模式之中。恰恰将倾向融化在过程中,从独特的视角透视农村现实生活,激发观赏者共同创造出一幅改善生态环境、和谐共建美好家园的立体画面。
ISBN | 9787503935589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作者 | Jada Brock-Soldavini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