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学术状况与中国思想的未来》内容由主题论文、专题论文、一般论文、评论组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既是中国思想的规正之路,也是人类文明的致中之途。《中国思想》辑刊以学术与思想相结合的方式,从思想史研究角度推动对中国问题、中国思想与文化的深度研究,为中国的思想成熟与政治成熟作思想准备。
编辑推荐
《当代学术状况与中国思想的未来》:中国思想丛书。 目录
主旨论文/1
程艾蓝:中国其思乎?——法兰西学院就职演讲/3
主题笔谈:近三十年学术状况与中国思想的未来/13
“中国思想”的转向及自觉/15
杨立华:中国哲学的主体性/15
吴国武:文献、思想与诠释——多学科视野下的传统经学研究/16
丁四新:简帛研究三十年/19
干春松:寻找民族和国家的精神之源——十五年来的国学研究/24
唐文明:中国思想的转向与经学问题/26
“西学”对中国思想的意义/38
龚隽:近30年中国大陆佛学研究的评论和未来期待/39
张亮: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中国(1978-2008)/42
韩潮:西“学”,还是西“教”?——五四以来的中国西学/45
宋继杰:西学与我们的生活世界/47
王恒:西学研究与我们的身份焦虑/50
社会科学与历史学的重建/59
凌斌:走向开放的中国心智: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59
海裔:回眸中国法学三十年/66
侯旭东:中国古史三十年:成绩与挑战/68
江湄:思想的关切与史学的重建/70
肖自强:我们这一代人与中国思想/72
思想史研究的转折与挫折/77
罗岗:短暂的90年代与当代文化研究/77
刘宁:古典文学研究的灵魂/79
梁涛:思想史的位置/82
曹峰:古典学研究的今天:中国与日本/85
柳春蕊:中国思想研究中的“行”的传统/87
赵碍:思想史研究的挫折与转向/89
《庄子》内篇研究专题/99
陈赘:发现内圣外王的《庄子》:《逍遥游》思想的政治向度/101
柯小刚:藏刀与藏天下:《庄子》“大宗师”与“养生主”的政治哲学关联疏解/169
张丰乾:“解”的哲学:“解牛之解”续/180
现代思想研究/193
赵珥等:“五四”与中国思想传统/195
经典作品/221
莱维纳斯:替代(La substitution)/223 文摘
版权页:
现在,中国也不愿再继续乖巧得如同一幅图画,任由他人来研究;而是要成为一位对话者,甚至可以说是一位活跃的对话者,30多年以来(或可说整整一代人),她努力汲取着西方所有的人文科学,并一点点地,由自身土壤中蕴含的东西开始,重新体认到自身的知识和文化传统。考古发现,悖论般地于“文革”期间取得不小的成就,从我们对中国古代的视角观点来看,这些发现的价值和影响,可比值于“死海古卷”的发现:它们完全肯定了某些传统源泉的真实性,又动摇了我们由似乎可靠的公认文本中继承的观念。
从毛泽东的格局走出,中国知识分子处于确实的饥渴中,他们投身到所有来自西方特别是北美大学的新舶来品中。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我们的“法国思想”,如福柯(Foucault)、布尔迪厄(Bourdieu)、德里达(Derrida),反而是通过美国式社会科学的中介,为中国智识精英所吸收。一连串的“热”给近几十年打下了标记:文化热,韦伯热,实用主义热,结构主义热,解构主义热,后现代热,等等,此处不再赘述……
21世纪初叶以来,另一种“热”攫取了智识世界,即传统和国学的重生:中国从此自愿成为并自认为能担当起赋予过去以新价值的重要角色。我们也不能允许自己忽视这样的看法——我宁愿将之挑明,即使我们会感到委屈:与我们相比,同时代的中国人自然处于更好的位置、具备更好的资格,来评判被现代化突变和整整一个世纪的革命所切断的他们自己的传统。当不再处于西方诠释的控制之下,他们有时会无意识地内化到被称作自我东方化的行程,其实是文化主导论的陷阱中去,同时却又想象能本着他们“本真”的而不是遗传而来的本源的名义,自夸握有真理。所以,对这一于膨胀意识形态背景下发生的重认价值现象的境遇和结局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比如,对一个半世纪来所忍受的侮辱和屈让经验所产生的报复情绪的利用;又如,构想在全球化的新背景中变得强大这一情绪上的狂热。的确,在一层特殊的含义中,讨论和研究冒着被这些格局统化和诱导的风险,我们需要认真掂量,以对此有所防备。然而,一旦它们变得原创并具革新性,又得另当别论了。
ISBN | 9787561783566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陈赟 主编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