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尼各马可伦理学》 [平装] 7108036495,97871080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细读尼各马可伦理学》主要内容包括:人追求什么?什么是德善?德善与褒贬、出众的人物、为什么论公义?智善的地位、克己·愉悦、情谊论、情谊论[下]、追求福乐:哲学·政治等。
编辑推荐
《细读尼各马可伦理学》是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
媒体推荐
(邓)文正有驾驭古典希腊文的能力,有细读文本、解说文本的功力:很多芝加哥大学出身的学者,面对经典作品时,都爱用这种著述方式的。 ——余国藩 (作者)对于这本经典的内容深意却以抽丝剥茧的方式,有条不紊地层层解释。引人入胜。即以学术方法而论。我认为这也是欧洲传统中所谓“文本细读”韵最佳典范,更是深得他的老师——芝大名教授克罗普西(Joseph Cropsey)的“真传”。 ——李欧梵
作者简介
邓文正,原籍广东番禺,生于上海,长于香港。中学毕业后留学美国,习自然科学。结业后曾回香港执教。旋返美进研究院,改习社会科学。硕士后再到芝加哥深造,攻读人文学科,主修政治哲学。毕业后返港,曾任职香港经济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等。译作有《开放的航空业》、《市场环保主义》、《佛利民在中国》、《国体与经体对亚当·斯密原理的进一步思考》、《为了自由:洛克的教育思想》等书。2000年开始,创办“禧文学社”,在民间推广通识教育。
目录
余国藩教授序 李欧梵教授序 导言 第一章 人追求什么? 第二章 什么是德善? 第三章 德善与褒贬 第四章 出众的人物 第五章 为什么论公义? 第六章 智善的地位 第七章 克己·愉悦 第八章 情谊论 第九章 情谊论[下] 第十章 追求福乐:哲学·政治 参考资料简介
文摘
版权页: 至于说,古代希腊人崇尚自然——尤其亚氏,那也没错;可他却没有给自然罩着。后来的思想家解说自然,认定自然的轨序是块天幕,无远弗届。既然一切都属“自然之物”,那万事都必有解释。在18世纪理性时代以前,人无法说明白的东西,就勉强给它“作”一个解释。后来,道德哲学家觉得,那样很不“科学”,于是开始了“假设一求证”的步骤。从自然的轨序中,找出某种“法则”或“律”,那解释就“顺理成章”多了。这也可以说是“社会科学”的起源,也是经验学派成为主流,引进“科学观点”来解说一切人界现象的开端。休谟是18世纪经验主义之父。斯密是他同时期的启蒙运动旗手。两人是好友。世人都尊斯密为“经济学之父”。他本人的正职?道德哲学教授。今天的社会科学,旧时的道德哲学,关系密切,并非偶然。 近代哲学家把自然看成无边际的东西。因为它覆盖一切,那所有不规则的、不预期的,都在自然的网罗中,都能让人明白。大家会以为,那是亚氏的基点才对。不是吗?他是个自然论者。总爱把各事都归向“自然”。某事好,因为按着自然它应该是好的。人的最高福乐、最高境界,是自然“指向”的。他的自然目的论,色彩浓厚。可他偏偏避过了自然决定论的困难。他不动声色地告诉读者,自然不全是“利人”的。也不能事事向自然找答案。 17世纪以还,近代科学兴起。欧洲思想界,受到巨大冲击。大家看自然是个机械钟,一滴一答,全在轮齿相扣之间,一环连一环。人,是其中的小活轮;一动一静,全有前因后果。天地(自然)之大,无所遁形。近代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挣扎不断。康德的作品,充分反映了这个窘境。他把难题交下。接棒的,是黑格尔。黑格尔面对同样处境,但转向“历史”找出路。
ISBN7108036495,978710803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邓文正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