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生动地记述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一生。列宁出身于俄国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站在穷苦劳动人民一边,投身于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并成为苏维埃国家、苏联共产党、苏联军队的缔造者和伟大领袖。他曾数次坐牢、流放和流亡国外,多次遭敌人谋划,历尽艰险,他领导发动了俄国十月革命,终于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
编辑推荐
沙皇曾把他定为头号“国事犯”,有些人把他奉若神明,其实,他既不是“国事犯”也不是神,他是为俄国人民的幸福和自由,奋斗一生的坚强战士,他是引领被压迫者砸碎身上锁链的领导者,所以,最普通的劳动者,发自内心地称他为:“我们的伊里奇!” 列宁,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不可不了解的大人物! 媒体推荐
书评
列宁(1870-1924)沙皇曾把它定为头号“国事犯”有些人把他奉若神明,其实,他既不是“国事犯”也不是神,他是俄国人民的幸福和自由,奋斗一生的坚强战士;他是引领被压迫者砸碎身上锁链的领导者,所以,最普通的劳动者,才发自内地称他为:“我们的伊里奇!”
目录
1、淘气的活洛佳1
2、“不,我不走这条路!”7
3、戏弄沙皇走狗15
4、注册助理律师21
5、替农民打官司25
6、“环球旅行”30
7、结识终身伴侣35
8、巨人间的会见42
9、今天吃了六个“墨水瓶”48
10、流放舒申斯克52
11、创办《火星报》59
12、《进一步,退两步》68
13、重建民主工党76
14、1905年“总演习”85
15、批判马赫主义91
16、“开除”孟什维克100
17、蒙难“花瓶别墅”105
18、痛斥护国主义113
19、归国领导革命120
20、发表《四月提纲》128
21、草棚运筹帷幄134
22、“拖延,就是灭亡!”141
23、力主对德妥协150
24、三次遇刺化险157
25、迎战列强干涉166
26、起用军事专家173
27、“不是胜利,就是灭亡!”180
28、决战1919年189
29、实行新经济政策198
30、“从一匹马跨到另一匹马上!”208
31、厌恶个人崇拜217
32、反对官僚主义224
33、“决不能用私刑对待罪犯!”231
34、长眠红场239
附:列宁生平大事年表245 文摘
书摘
1.淘气的沃洛佳
辛比尔斯克(1924年改名为乌里扬诺夫斯克)是俄国一座不大的省城。它坐落在风光秀丽的伏尔加河畔。秋冬季节,这里雪花纷飞,千里冰封,十分宁静;春夏之交,伏尔加河两岸群芳吐艳,百鸟争鸣,码头上车来人往,格外热闹。
小城里,住着一位颇有声望、年仅39岁的辛比尔斯克省国民教育总监。他名叫伊里亚·尼古拉耶维奇·乌里扬诺夫。往年,每到此时,他总要携全家出城,欣赏伏尔加河两岸的景色。今年(1870年)办完公事,他便匆匆回家,守候在临产的妻子身旁。
4月22日,阳光灿烂,温暖异常。乌里扬诺夫在客厅里焦急地踱来踱去。保姆萨尔巴托娃跑过来高兴地说:“老爷,恭喜你,上帝又赐给你一个儿子!”乌里扬诺夫快步走进妻子玛丽娅的房间。玛丽娅见到丈夫,微睁双眼,说:“瞧,小家伙生得多么像你!”乌里扬诺夫俯下身,左瞧右看,喜滋滋地说:“像,真像!高高的颧骨,宽宽的前额,蒙古人型的眼角。太像我了!”
这个刚出生的孩子起名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小名叫沃洛佳。他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伟大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原苏维埃国家、苏联共产党、苏联红军的缔造者——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沃洛佳出生的时候,正是沙皇专制统治最残暴的年代,也是俄国人民反对沙皇专制制度日益高涨的时期。许多进步人士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在俄国组织秘密团体,出版进步书刊,传播“民主”思想,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沃洛佳的父亲乌里扬诺夫思想进步、富有正义感。他常对自己的学生们说:“祖国的富强需要那些争取自由的斗士,也需要大批帮助民众提高觉悟的教育家。我愿意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乌里扬诺夫说到做到。他在辛比尔斯克任国民教育官员时,无论严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总是在各地奔波。他特别重视在落后地区办学,甚至自掏腰包资助穷人的孩子上学。经过十几年努力,乌里扬诺夫在辛比尔斯克建立了多所学校,培养了大批出类拔萃的教师,他本人因此获得了贵族头衔。
沃洛佳的母亲玛丽娅·亚历山大罗夫娜,是喀山省库科什基诺村的医生亚历山大·勃兰克的女儿。玛丽娅的童年时代是在穷困的乡村度过的。因家庭人口多,父亲薪水低,玛丽娅无钱上正规学校。但是她聪明勤奋,自学了好几门外语,钢琴也弹得不错,经过考试,她取得了小学教师的资格。在乡村的一段经历,培养了玛丽娅坚强稳重的性格。
沃洛佳兄弟姐妹六个,他排行第三。有姐姐安娜·乌里扬诺娃一叶里扎罗娃、哥哥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大妹沃丽珈·乌里扬诺娃、弟弟德米特里·乌里扬诺夫和小妹玛丽娅·乌里扬诺娃。除了沃丽珈在20岁病死以外,其他的兄弟姐妹后来都成了革命者。
沃洛佳的父母是一对恩爱夫妻,父亲负责对孩子们的才能、毅力和理想的培养;母亲则无微不至地照料孩子们的衣食起居,教育他们养成节俭、勤劳和关心他人的美德。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他俩始终结成“统一战线”,即使发生分歧,也从不在孩子面前争吵。因此,他们的家庭充满着和睦、温馨的气氛。全家的生活除靠父亲的薪水以外,还有出租土地获得的租金。所以,生活是不成问题的。P1-3
ISBN | 7500773501 |
---|---|
出版社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作者 | 段启增 |
尺寸 | 32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