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源阁研究论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撰写的有关海源阁藏书楼研究的论文共25篇这些论文分别从海源阁藏书特色、收藏善本概况,杨氏的目录版本学成就,杨氏刻书与抄书的成就、思想和特色,杨氏藏书散逸,海源阁变迁、杨氏著述,前人研究的讹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并于集末系之《海源阁杨氏四世年谱》以谱志形式反映杨氏生平和藏书的源流情况。
编辑推荐
《海源阁研究论集》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丁延峰,山东聊城人。现为聊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国家图书馆博士后,聊城大学运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作者多年来致力于明清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尤其注重目录版本校勘和典藏文化研究。自2005年以来,先后在《书目季刊》、《文献》、《中国典籍与文化》、《中国文化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国家图书馆学刊》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博士论文《海源阁藏书研究》获2008年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现主持国家、部、省级及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各一项。 目录
海源阁藏书特色述论
“南瞿北杨”藏书之比较研究
杨氏海源阁与黄丕烈遗书
海源阁宋本“四经四史”叙录
残宋本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考述
海源阁杨氏目录学思想述论
论清代中晚期私家书目与《四库全书总目》之关系——以《楹书隅录》为例
海源阁杨氏版本学研究述论
《楹书隅录》误定版本考略
海源阁刻书考
《柏枧山房集》版本考略
海源阁杨氏刻本《蔡中郎集》考略
《楹书隅录》版本考略
海源阁抄书考略
傅增湘与海源阁遗书
海源阁遗书流人域外考略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海源阁遗书考述
海源阁藏宋本《咸淳临安志》散逸考
海源阁藏宋本《韦苏州集》考辨
海源阁今昔谈
扬氏陶南山庄记往
海源阁杨氏藏书印考略
海源阁杨氏著述考
关于《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的几个问题
海源阁杨氏四世年谱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杨氏藏书爱收重本,在所收百余种宋本中,几乎每种都有重本,有的甚至多达数十种。如《毛诗诂训传》收有五种,宋本二种为一南宋初刻本,一南宋监本,明本三十卷八册本和十册本,清道光九年广东学海堂刻本一种。《汉书》有十三种,宋本二种、元本二种、校本一种、明本六种、清本二种。《后汉书》亦有十三种。这种广收重本的藏书思想,使杨氏的收藏实际上变成了对版本的收藏,从而形成了杨氏海源阁别具一格的藏书特点。杨氏收书何以一书欲集多种版本?在校旧抄本《归潜志》题识中,杨绍和引黄丕烈《跋》云:“书必备诸本,凡一本即有一本佳处。即如此,固多讹舛矣,而亦有一二处为他本所不及。故购者必置重沓之本也。,,(《隅录续编》卷三)所以这种一书兼收众本的做法实际上是出于治学和校勘之用。海源阁曾收元本《集千家注杜集》二种,元本《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二十卷以刘辰翁评点为主,而元本《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二十五卷《附文集》二卷则博采诸家。绍和于元本《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题云:··是书专主须溪评点,故楚芳删附诸注,仅存其半,殊未若《分类集千家注》本之详。然分类本所采须溪语绝寥寥,正宜合观,庶可参证。’’(《隅录》卷四)杨氏藏清传抄宋嘉泰本《宝晋山林拾遗集》八卷和校旧抄本《宝晋英光集》六卷,绍和云:“余藏影写本颇精,取此相校,其卷第叙次迥乎不合。”①正是出于治学目的,杨氏才购入了不少这样的重本,并且常为不能购到重本以资校勘而深感惋惜,如宋本《东南进取舆地通鉴》二十卷,绍和云:“世鲜别本,无由校证,殊可惜耳。”(《隅录》卷二)
杨氏藏书博采众本的另一个原因是以备刊刻之用。如《史记》,海源阁共藏宋元明清刊本三十一种,其中宋本五种。由此可以看出杨氏在搜罗《史记》上所下的功夫。杨以增之所以如此,就是“欲广稽诸本,订其异同,重为刊正,故访购宋元明以来善本颇多”(《隅录》卷二)。又如《蔡中郎集》,据《楹书隅录续编》和《海源阁书目》所载有四种,然据杨以增《(蔡中郎集)序》和高均儒《蔡中郎集)跋》,杨以增咸丰二年刻本《蔡中郎集》十六卷,其所用底本和参校本实际上达九种,因而杨氏为刻《蔡集》所集版本绝不是如著录者四种。杨氏藏书有不少残本,为配补成完本,往往就要收藏同一版本复本多部。杨以增于咸丰元年购宋乾道七年蔡梦弼东塾刻本《史记集解索隐》一百三十卷,但“原册已损敝”,为补成完善之本,于是“次年又得一是刻残帙,命绍和互校,以清晰者入之”(《隅录》卷二)。杨氏广收重本,除上述原因外,还有防止散逸,供开办图书馆借阅之用等。
ISBN | 9787500491958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丁延峰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