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社会学讲义》是在中国社会学副会长、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蔡禾教授领衔组织下编著的一本有关城市社会学的教材,共分十讲。在解释城市社会学这门学科基础概念的基础上,从城市社会学概念、研究范式、城市化、城市社会分层与社区治理、城市社会运动、城市规划与发展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研究,并结合中国社会当下城市化过程中的具体案例来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同时在书中加强了对国内外城市社会学研究新观点的介绍,加强了城市社会学理论与中国经验的结合,由此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分析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
《城市社会学讲义》列为国内普通高等教育社会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近年来国内这类教材出版不多,仅有的几本从编辑风格来看,主要是从《社区概论》的编写体例转化过来的,独立的内容不多,强调概念介绍,少有学术脉路的梳理和中国经验的总结,《城市社会学讲义》弥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缺陷,不仅提升了我国城市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理论水平,而且也对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所面临的有关城市规划与发展、人口流动和社会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编辑推荐
《城市社会学讲义》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讲 城市社会学研究什么
第一节 存在一个为城市社会学独占的研究对象吗
第二节 城市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第三节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向和范式
第二讲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视角
第一节 古典社会学时期城市社会思想
第二节 人类生态学理论
第三节 新城市社会学理论
第三讲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的起源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问题
第四讲 城市人口流动与迁移
第一节 人口流动与迁移概述
第二节 人口流动和迁移研究的理论视角
第三节 国际、国内城市人口流动与迁移的历史与现状
第四节 城市人口流动和迁移中的社会问题
第五讲 城市性与城市文化
第一节 城市性的研究传统
第二节 沃斯的理论与后续研究
第三节 中国城市的城市性问题
第四节 城市文化
第六讲 城市社会分层
第一节 城市社会分层和不平等的研究问题和基本概念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维度和来源
第三节 社会分层的状况
第四节 中国城市社会分化的机制
第五节 转型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
第七讲 城市社区与治理
第一节 城市社区与治理
第二节 西方的社区治理模式与理论
第三节 社区治理的主体:社区组织与居民自治
第四节 当前中国的社区治理体系
第八讲 城市社会运动
第一节 社会运动
第二节 城市社会运动
第三节 中国城市的业主维权运动
第九讲 城市规划与空间重构
第一节 经世之学:城市规划的历史流变
第二节 西方城市规划的实践与空间响应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城市的规划与空间
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的空间重构与规划
第十讲 全球化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 全球化的概念变迁和理论视角
第二节 全球化与城市发展
第三节 信息化与城市发展
第四节 全球化和中国城市发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戴维·哈威从资本运行与城市过程的角度展开了他对城市空间问题的论证。哈威将城市视为一种由各种各样的人造环境要素混合构成的人文物质景观。人造环境分为生产性人造环境(如工厂、高速公路、铁路、办公楼等)和消费性人造环境(如住房、人行道)。人造环境的重要特点就是大量投资、长期存在、空间上不可移动、改变比较困难、许多内容被共同使用而非私人占有。哈威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城市这个人造环境的生产和创建过程是在资本控制和作用下的结果,是资本积累的需要,资本主义下的城市化过程实质上是资本的城市化。因此城市的生产和创建负载了资本主义的逻辑,即为了资本的积累和利润。与此相应,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生产过程也负载了资本主义生产中的矛盾。哈威将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运动描述为三个循环过程,工业资本生产过程称为资本的第一循环。资本第一循环中存在的矛盾是资本过度积累所形成的过度积累危机,其主要表现是商品过剩、资本闲置、劳动力闲置或对劳动力剥削加强等。
资本主义为应付资本第一循环产生的危机,其办法是将资本投向“第二循环”。第二循环包括了资本投资于人造环境的生产,包括生产性人造环境和消费性人造环境。第二循环意味着资本大量投入物质基础设施或其他固定资本项目上,虽然它增强了资本的积累,但也导致了两个可能的结果:一是由于这些投资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收回,结果在投资未收回前将生产力固定在某种水平上;二是为了追求新的且更具有生产力的固定资本形式,不得不加速对老的项目投资的贬值甚至毁坏,这又会破坏既存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被重新建构。不过重建的空间结构势必成为进一步积累的障碍①,使过度积累这个基本矛盾在城市人造环境的生产和使用中重新产生。为解决资本第二循环中的危机,资本向第三循环转移。资本第三循环是向以下两个方面投资:一是向科学和技术研究投资;二是投资于众多主要与劳动力再生产过程有关的社会开支。不过,向第三循环投资的转变同样不会消除过度积累的趋势。第三循环中危机的表现形式就是城市各种社会开支的危机(健康、教育、军事镇压等),消费资金形式的危机(住房),技术和科学的危机。
ISBN | 9787010097336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