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录四种》收录的四部语录体著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叶玉屏的《六事箴言》、朱熹的《朱子读书法》及蔡锷的《曾胡治兵语录》,内容涉及立身、心性、持家、教子、行事、交友、居官、治国、治兵,乃至读书、治学、习艺、创作等人生的各个层面。作者均为历史名人,时间跨度从南宋直至近现代。这些语录言简意赅,至约至精,凝结着丰富的人生经验、精辟的哲理和深邃的思想。既是前人立身处世的经验总结,也是留给后人的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编辑推荐
《语录四种》:在丰厚而色彩斑斓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语录”体的文献具有重要的位置。这类文献大都言简意赅,至约至精,凝结着丰富的人生经验、警策的哲理和深邃的思想,既是前人立身处世的经验总结,也是留给后人的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目录
人间词话
六事箴言
朱子读书法
曾胡治兵语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王氏又进而提出“隔”与“不隔”的问题。他认为“情”、“景”、“语”三者达到完美统一的作品,叫做“不隔”;而三者未能很好统一的作品,则谓之“隔”。也就是说,“情”与“景”浑然一体,而语言亦清新、自然的作品是“不隔”的作品;情意贫乏、形象枯暗且语言晦涩的作品,读来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人间词话》上卷“白石写景终隔一层”条),则属于“隔”的作品。这事实上是指出了判别和衡量艺术境界优劣的标准问题。王氏在对具体的作品进行剖析、评论时,对南宋词人姜夔、吴文英、张炎等进行了大胆的批评,指出他们的一些作品用典僻涩、刻意雕琢,缺乏自然真率之美。同时,对于被词界视为别体的辛弃疾的词则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人间词话》上卷“幼安有性情有境界”条),称其《贺新郎》词“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人间词话》下卷“稼轩别茂嘉十二弟”条)。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作者反传统的精神和精辟见地。这是很值得加以肯定的。
王国维氏围绕他的“境界说”,还提出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这一对重要的审美范畴。前者是指的“壮美”之境,后者所指的是“优美”之境(《人间词话》上卷“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条),这实际上也是对艺术创作中两种不同风格的阐发。王氏在对艺术境界的构成进行分析、探索的基础上,又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首次提出了“造境”与“写境”,“理想”与“写实”的问题。从创作方法上分析,所谓“造境”即虚构之境,以表现理想为主,乃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写境”即写实之境,以精微地描摹人景物事为主,乃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王氏还认为:“理想派”与“写实派”常常互相结合,成为一种新的创作方法。以此种方法所创造出的“境界”,很难分辨出它是“理想派”还是“写实派”。在这种境界中,“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人间词话》上卷“造境与写境”条)。即是说,“自然”与“理想”在此境界里已熔为一体,“景”与“情”相互交融。他认为这是上等的艺术境界。王氏进一步指出:文学艺术创作不能把自然之“物”全盘原样地搬进作品,必有舍弃,必有选择。而一有取舍则必注入“理想”;又无论如何的虚构和“理论”,总是离不开“自然”的素材和基本法则,因此“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人间词话》上卷“写实家与理想家”条)。
ISBN | 9787540302238 |
---|---|
出版社 | 崇文书局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