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泽美学理论》(TranslationStudies:An Aesthetic Perspective)是刘宓庆教授所著《翻译美学导论》(Translation and Aesthetics:An Introduction,《刘宓庆翻泽论著全集》之五,2005)的续集。本书是一本全面论述翻译美学理论的专著,其特点是以语际语言审美及表现为主轴展开翻译美学课题的理论描写,其中包括对汉语美与英语美的概括论述、中西方翻译美学思想的发展概略、语言审美的方法沦和价值观沦、语言审美与文化研究、语际语言审美表现对策论和方法论以及风格翻译研究等等,涵盖对不同文体语际转换的种种翻译美学理论基本课题的深入探讨。作者还在本书序言中力倡“翻泽学回归美学研究”,认为这是提高翻译和翻译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编辑推荐
《翻译美学理论》:同济外语学术论丛 目录
第一章 翻译美学思想发展概略
1.0 概述
1.1 中国翻译美学之源:中国审美文化史
1.11 中国翻译美学思想之源: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
1.12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美学内涵
1.13 小结
1.2 西方美学:他山之石
1.21 西方美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1.22 不可或缺的外位参照系统
1.3 翻译美学学科建设的历史机遇
1.4 结语
第二章论语言审美
2.0 概述
2.1 探求语言美:翻译美学的基本任务之
2.2 语言中的审美结构
2.3 汉语之美
2.31 汉语的结构美
2.32 汉语的音乐美
2.32.1 汉语的音韵美
2.32.2 汉语的声调美
2.33 汉语的意象美
2.34 汉语的模糊美
2.35 结语
2.4 英语的丰采
2.41 历史的斑斓与共时的辉煌
2.42 英语的阳刚之美
2.43 英语的动态感性美
2.44 英语的自然美
2.45 英语的丰繁美
2.46 英语的幽默之美
2.47 结语
第三章 语言审美的价值观论
3.0 概述
3.1 语言审美的普遍原则
3.2 语言美的普遍价值标准
3.21 高度和悦的视听感性
3.22 精美独到的结构形态
3.23 深刻巧妙的意义含蕴
3.24 精心铸造的意象意境
3.25 绚丽鲜明的文化色彩
3.3 语言美的特殊性
3.31 汉语的地理生态与文化选择不同于英语
3.32 语言美还具有不同的历时特征和共时特征
3.4 结语
第四章论翻译审美
4.0 概述
4.1 翻译审美的程序论
4.2 翻译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4.21 翻译审美涵盖一个复杂的“三维结构”
4.22 翻译审美的对象是语言
4.23 翻译审美必须是语际的
4.24 翻译审美主体是关键
4.25 翻译审美要求普遍性和专业针对性
4.26 结语
4.3 翻译的审美阅读策略
4.30 概述
4.31 理解性阅读
……
第五章 翻译的审美主体
第六章 翻译的审美客体
第七章 翻译审美心理结构探讨
第八章 翻译审美价值观论
第九章 文化与审美
第十章 翻译的审美现论
第十一章 论翻译风格审美
参考书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第四从审美情感的指向(“投向”)来看,除了对自然美的共同憧憬以外,中西也有很大的区别。一个又一个世纪,中国人对德政的憧憬之情几乎从未泯灭,并且通常表现为对太平盛世的虔诚的渴望和对“英明君主”近乎幼稚天真的褒奖或追求;而西方人则更多是求救于宗教带来的改革,试图借宗教之力来保护自己的纯良。直到今天,不少西方人还怀着对宗教的空洞的、近乎无奈的崇敬。中国人很珍视乡土情乃至家乡父老的期待,而西方人则很少表现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的儿女情长。中国人对真善美的向往往接近女性的坚贞执着,而西方人则更多的表现为大声疾呼的刚烈的维护。这些特点也表现在对爱情的态度上。一般说来,中国人似乎更欣赏纯净而缠绵的忠贞爱恋,而西方人则讲求真诚、热烈、满足,似乎并不奢望地久天长。其实对自然美的热爱中国人与西方人也各有千秋,中国人爱得真诚、细腻,常常不忘吟咏自己的那份赤诚,而西方人对自然的爱则常常表现为某种理性的观察或作为。
第五从审美基本特性和基本倾向来看,现代中国人的审美情感比较脆弱,具体表现是容易受到意识形态特别是时政的影响,表现为宁愿随波逐流,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传统美德,因此审美情感流于浅薄、疏淡。西方人的审美情感脆弱性则表现为将宗教情感审美化、神圣化,或诉诸于一种连自己也并不确信的宗教救赎观;在客观情势上迫使他们放弃“真善美”的价值观时,西方人常常表现出的倾向是:不是求助于宗教信仰(例如宿命论、轮回论、因果论)就是沉溺于功利主义的自我救赎或自我安慰。
最后,我们不妨引述梁启超对中国人的情感的一段观察给读者思考。他说对中国人来说,情感这个东西是“磊磊堆堆蟠郁在心中”,“极浓极温”,“像很费力的才吐出来,又像吐出,又像吐不出,吐了又还有。”《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愿》,转引自周振甫《诗词例话》,1979,第331页)总之犹如一脉隐而不露、涌而不竭的汨汨泉流,而西方人的情感宣泄则如一股喷泊而泻的瀑布,而且欲发则发,欲止则止。
ISBN | 9787513506915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作者 | 刘宓庆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