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图书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并非技术手册,而是作者把自己参加国外虚拟图书馆建设的具体经验和教训,所得到的感想和体会,介绍给读者。“虚拟图书馆”这个词汇对我们很多人还是陌生的。笔者去年回国,有一次乘火车,闲谈中,提及虚拟图书馆,有位乘客便十分认真地问道:“到了虚拟图书馆,是不是要戴上那种古怪的眼镜?”
编辑推荐
《虚拟图书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二十一世纪图书馆学丛书。 作者简介
袁海旺,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图书馆暨博物馆网站暨虚拟图书馆主任。
丘东江,北京大学文学硕士。长期从事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文学作品的译介与审校工作,曾发表数百万字的论文、译文和译著。 目录
序言
开篇
第一章 为什么要建设虚拟图书馆
第二章 什么是虚拟图书馆
第一节 虚拟现实与虚拟图书馆
第二节 “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名
称使用的现状
第三节 “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到底有无区别
上篇 虚拟图书馆的昨天
第二章 虚拟图书馆的产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第二章 虚拟图书馆产生的技术准备
第三章 虚拟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轨迹
中篇 虚拟图书馆的今天
第一章 目前虚拟图书馆的特征
第一节 虚拟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节 现在的虚拟图书馆,都有哪些内容
第三节 现在的虚拟图书馆规模有多大
第二章 目前虚拟图书馆的模式
第一节 全国性的虚拟图书馆
第二节 跨区域性的虚拟图书馆
第三节 区域性的虚拟图书馆
第四节 单位性的虚拟图书馆
第三章 虚拟图书馆的建设
第一节 肯塔基虚拟图书馆建设酝酿阶段
第二节 肯塔基虚拟图书馆建设的组织保证
第三节 既有创新,又不能闭门造车
第四节 肯塔基虚拟图书馆的基础建设
第五节 虚拟图书馆建成后的工作
第六节 肯塔基虚拟图书馆建设给我们的启发
下编 虚拟图书馆的未来展望
第一章 未来虚拟图书馆的走向
第一节 未来虚拟图书馆发展的方向
第二节 个例研究
第二章 虚拟图书馆给“公平使用”带来冲击
第一节 版权法简介
第二节 版权的“公平使用”概念
第三节 数字化的资源还能“公平使用”吗?
第四节 版权所有者与图书馆的对峙
第五节 创造双赢局面,合理应用“公平使用”原则
第六节 如何应用“合理使用”原则
第三章 虚拟图书馆不会取代传统图书馆
第一节 把全部文献数字化,须付出天文数字的成本
第二节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存储设施淘汰迅速
第三节 文件格式的不断发展变化
第四节 传统文献依然长存
第四章 传统图书馆及其馆员的前途
第一节 传统图书馆的功能会发生转变
第二节 图书馆员的职能必然转变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知识经济不仅倡导“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更加推崇“知识=金钱”的道理。其实,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性,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战功赫赫的孙子就告诉人们:“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的名言。再往远处说,我们的孔夫子曾谆谆教导他的学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说得多么透彻。在阶级斗争如火如荼,凡事无限上纲的年代,这是一句“遗臭万年”的反动语录。事实怎样呢?我们国家辛酸的近代史就是一个明证:正是西方列强用我们祖先发明火药和罗盘的知识,制成洋枪、洋炮和洋舰,打进我们的国门,“治”我四万万辛勤劳作的同胞们于他们血淋淋的屠刀之下。殊不知,当今世界,那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左一个提案,右一个报告,妄图在整“治”我们,凭的不正是它花几百年学到的市场经济知识、对高科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信息产业近乎垄断的把持?如果我们不能迎头赶上,就无法摆脱“治于人”的境地。因此,信息和知识方面的较量是兵不血刃的严酷较量,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看轻的。现在,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强占信息知识的至高点,其中的关键一环就是争先恐后地延揽高科技人才。近来,美国国会通过扩大知识移民名额的法案、西方各国纷纷放宽留学生的招生条件,就是生动的例子。
信息和知识就像粮食和能源一样,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作为信息和知识传输中介的图书馆和教育机构,共同肩负着提高全体国民的知识素养、增强国力、提升国家在世界一体化经济中的竞争力的历史使命。
ISBN | 9787801423740 |
---|---|
出版社 | 华艺出版社 |
作者 | 袁海旺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