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雕塑》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护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希望这套丛书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中国文化的主流与特点,读者能够从中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所系,这就是编者的最大愿望。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雕塑》是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之一。 目录
一 原始雕塑
1 陶塑和雕
2 原始雕塑创作的动机
二 青铜雕塑
1 以纹饰造型为主的商周作品
2 以器物造型为主的秦汉作品
3 风格独特的边沿地区作品
三 陵墓雕塑
1 追求永恒的雕塑
2 石阙、石兽
3 俑
4 画像石、画像砖
四 宗教雕塑
1 货教雕塑内容的礼教化
2 佛教雕塑人物的华夏化
3 佛教雕塑手法的藻饰化
五 观赏雕塑
1 玉器
2 石玩
3 园林叠石与奇石珍玩
4 盆景
六 民间雕塑
1 生殖崇拜题材
2 辟邪趋吉题材
3 娱乐性趣味性题材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有关人的生命,汉代有种种看法。一种认为魂魄二气寄于人体内使人有生命,人死魂魄散,离身的魂魄再相合便是鬼;鬼仍然需要衣食住行。也有另一种看法,认为魂魄二气一阳一阴,人死后阳性的魂气上升,离开人体;阴性的魄气沉于地下与死人骨骸为伍。按这种说法,人死后一分为二,阳气上天而阴气入地,这样就得安排周到。上天的,要平平安安到达;入地的,也要平平安安到达。第三种看法是,人可以通过升仙来达到长生。升仙的途径有两大类,活人通过修练和服食丹药飞升成仙;死人通过神物托运进入仙界。这些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左右了陵墓雕塑。但不管是鬼也好,魂也好,整个人也好,上升到天界是一条最好的出路。于是,在陵墓雕塑中,象征天界的种种形式就出现了。最常见的有:将陵墓地面部分设计为天的模样;将仙界的主神西王母作为仙界的象征;将整个墓室装饰成升天全过程。还有第四种看法也即最流行的看法,认为人死后命归黄泉。
ISBN | 9787100022361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作者 | 顾森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