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书)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 [平装] 978764243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有以下学术意向:1.关注后现代哲学与中国语境问题,对后现代在中国的语境、中国传统哲学与后现代的关系加以厘定,以彰明近年来中国文化界在文化对话和理论变形中的问题意识;2.注意后现代哲学与文化研究问题,讨论后现代哲学的基本特征,它与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的关系,与当代信息社会、科学哲学、女权主义、神学问题的内在关联和中国学者对后现代主义的学理反思;3.研究后殖民理论与文化哲学问题,注重从后现代与后殖民的内在关系中,透视后殖民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意向。立足于中国本土化看全球化问题,清理东方主义视野中的权力话语,注重从文化社会公共空间的拓展中对文化哲学、文化研究、后殖民语言等问题加以思考;4.注意西方学者和海外华人学者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论述对中国现代学术思想某些修正和影响。尤其关注全球化中的后现代问题触发的后殖民问题,后殖民话语对中国当代西学研究的“路标”调整作用;5.关注港台学者研究成果的分析和评介,使中国问题有可能在整体意义上得以展现;6.强调中国内地学者对后现代后殖民主义的看法,包括其进入中国时引发的文化紧张、思想冲突、话语对抗和理论汰变,使读者能对中国后现代后殖民问题有一个基本定位和把握。
编辑推荐
《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是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总序 序言 导论 西方后现代后殖民文化哲学 一 后现代主义文化论争 二 后现代主义哲学景观 三 西方后殖民主义的渊源与问题 四 第三世界理论与东方主义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播撒 一 知识阶层与思想话语 二 后现代中的语言学转向 三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范式 四 全球化与中国问题 第二章 后现代思想的研究者 一 后现代哲学与中国哲学 二 现代性“问题”与后现代“主义” 三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 四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 五 后现代主义与文学艺术 第三章 后现代文化的推进者 一 后现代哲学与现代思想 二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三 解构主义与后现代思维 四 后现代社会与后现代批评 第四章 后现代理论的批评者 一 后现代哲学与文化保守主义 二 公共领域与公共舆论 三 后现代主义文艺反思 四 后现代问题与知识分子 第五章 后殖民主义的发展与中国文化思想 一 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 二 东方主义与西方主义 三 后殖民主义与文化批评话语 四 后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 第六章 香港后现代后殖民的思想脉络 一 香港后殖民理论与分析 二 后东方主义与文化身份 三 后殖民文化危机及其神学思考 第七章 台湾后现代后殖民研究格局 一 后现代主义路标 二 女性主义处境与殖民记忆 三 后现代神学与史学 第八章 海外汉学界的后现代后殖民反思 一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二 后现代与后殖民话语 三 “后理论”与文学批评 四社会理论与“后学” 第九章 “后学”话语与中国思想的拓展 一 意义世界与认知地图 二 后殖民主义的文化命运 三 后现代后殖民理论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播撒: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已不再是承认不承认的问题,而是怎样正视和进行研究的问题。现在学界似乎有两种不可取的态度,一是一哄而上“拥抱”后现代主义,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棒杀”。这两种态度或少了些学术的理性,或少了些宽容的精神。如何真正进入学术研究的界面,发现并解决当代最为急迫的问题,当是严肃的学者进入这一问题时必得把握的基本前提。 在我看来,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在世纪末中国文化“场”的文化过滤和思想互动,必然发生一系列的文化折射和问题变形。那种将诸种“主义”的术语到处套用的做法是一种非学术的态度,因为其特点是坠入了“主义的陷阱”,只注意到“主义”这一术语的范畴和阐释角度,而未能注意到中国的特殊情况和语境,没有对这种阐释的前提及其有效性和合法性加以质疑。在这个意义上,对西方当代历时态的多种“主义”共时态地照单全收或动辄情绪化地全盘排斥,都不可能获得知识的增长和价值的正当确认。 知识阶层与思想话语: 当代中国知识界、学术界和艺术界确实出现了一种“后现象”,即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甚至有人提出后当代、后革命、后东方主义)等一系列新思潮的涌动,而影响最大的当是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语境后问题不是变简单了,而是变得更为复杂。这倒不是因为中国属于前现代或在时间断裂中走向现代,而是传统、现代、后现代、东方和西方、后殖民话语一下子搁上工作平台,使得问题的当代处理变得相当棘手。
ISBN9787642439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岳川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