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17》是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汪丁丁教授任主编的《新政治经济学评论》,是一份综合性的经济学理论刊物,刊登经济学各个领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论文。《新政治经济学评论》设“论文”、“译文”、“读书笔记”三个栏目。
编辑推荐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17》:经济学的未来
地方创新还是国家构建?——对中国民营化改革的重新检视
意识形态的极端化——理性与感性 目录
论文
1.地方竞争还是国家构建?
——对中国民营化改革的重新检视
2.预算民主恳谈
——一种中国式的地方公共财政供给方式创新
3.中国转型经济中权力和产权的关系
4.美国社区银行的竞争优势与行业监管
——兼论对中国的启示
5.意识形态的极端化:理性与感性
6.一般化M0ran过程中的合作演化
思想随笔
7.经济学的未来
读书与思考
8.财产权利、自由和无政府主义
——理解罗斯巴德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国政府权力的单方面强制性程度,即权力强度很大。在中国转型经济中,政府权力支配财产权,以经济目标作为其首要目标,像企业一样追求最大利益,此时政府的行为企业化了。政府行为企业化在宏观上形成了权力驱动的权力市场经济机制权力市场经济与以权力为基础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转型经济中,政府权力直接进入市场进行交换。政府以权力为基础的企业化行为是市场化的:政府权力适应市场环境,介入市场运行的所有环节、配置资源、制定规则,建立了市场导向的、庞大的权力市场经济系统。权力可以到市场上换成货币收益。而在计划经济中,政府重视的是实物,政府权力配置的对象是实物。掌权者的权力大小决定了他在政府等级体制中的地位,地位决定掌权者所享受的物质待遇。由于没有市场体制存在,因此权力不能到市场上换钱,最多存在些贪污腐败而已。第二,以权力为基础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供给和需求都是由计划决定的,中央政府以权力对资源、经济活动和劳动力的支配类似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完整产权,计划经济是权力经济,但不是权力市场经济。转型经济中政府权力市场化以后只有需求或者供给一个方面由市场决定,另一方由权力决定权力市场经济有三个特点第一,不确定的多元化目标,可能追求公共利益,也可能损害公共利益。政府权力所代表的利益可能是政府认识到的公共利益,也可能是掌权者的私人利益。政府认识到的公共利益可能和实际的公众利益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中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下,各地政府将经济增长率最大化作为公共利益,权力市场经济的正式目标是追求辖区内经济增长速度的最大化,但是政府权力所代表的利益的多元性决定了权力市场经济目标是多元的:不仅追求辖区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化、政府财力的最大化,还可能追求代表政府权力的机构、官员和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贪污腐败横行与经济高速增长并行不悖是权力目标多元化最好的经验证据。在当今中国的政治架构下,没有机制来保证政府一定追求其正式职能所应该追求的目标,因此,权力市场经济的目标是不确定的第二,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不确定性。以私有财产权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机制具有生产性的特点,生产要素相互竞争,配置到最具生产效率的用途中。相比较,权力市场经济机制内也存在着竞争,例如各个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经济而进行竞争,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张五常,2009)。重庆股田制被中央叫停时,“参与前期‘股田制公司’改革尝试的官员都急了,农民层面的反应倒不大”(华中科大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2008)。为了升迁,政府官员有动力利用权力进行微观创新、试错,一旦创新成功并且被中央认可,地方经济得到发展,同时政府官员可以获得晋升的机会作为创新的租金回报。
ISBN | 7308084701,978730808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