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阐释:桑塔格美学思想研究 [平装] 9787511708335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1530063 类别: 图书 哲学 美学 美学理论
《反对阐释:桑塔格美学思想研究》认为,桑塔格承继了纽约派批评家的社会批判意识传统,然而她的批判对象并非针对大众文化,而将矛头直指以心理分析、实证主义为标识的学院派,要求恢复文学艺术文本的“性欲”本色,期望通过艺术形式的纯粹美感提高和拓宽人们的审美疆界和意识,让艺术审美与工具理性为主导的科学文化平起平坐,带来人的感觉上的解放,促进人性的恢复与发展,从而完成艺术的审美救赎使命。 桑塔格的思想是开放型的,并不断对自己的美学观点进行修正,她的思想资源被各类流派自由地加以利用,后现代主义文学把她视为后现代派的鼻祖之一,同时还为包括流行文化在内的文化研究做出了理论铺垫;前卫派则认为她过于“欧陆化”,属于精英分子;批评家则把她划归为后期现代主义。为此,她复杂丰富的美学资源值得认真研究,她试图消解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敌视对立的努力亦给我们极大的启示。
编辑推荐
《反对阐释:桑塔格美学思想研究》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王秋海,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1996-1997年在美国西达克莱斯特大学做访问学者,2009年获奥地利科技部基金在维也纳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为外国文学和译介学。
目录
前言 导论“激进”语境下的桑塔格 第一节 桑塔格肖像 第二节 两种文化背景 第一章 反对阐释:桑塔格形式主义美学溯源 第一节 西方传统古典形式主义美学 第二节 艺术本体从再现走向表现 第三节 对“自由派”美学观的超越 第二章 “新感悟”:桑塔格美学思想基本观念 第一节 阐释:“智性对艺术的复仇” 第二节 “坎普”与前卫 第三节 沉默美学 第四节 影像世界对意义的消解, 第三章 土星式忧郁:对现代主义的缅怀和反思 第一节 “法西斯美学”的社会道德涵义 第二节 阿尔托的“残酷戏剧” 第三节 本雅明人格中的忧郁气质 第四章 虚构与现实:桑塔格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桑塔格的精神意识探索小说——《恩人》 第二节 现实主义的回归——《火山情人》 结语“一种文化。一种感悟”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价值哲学的体系化建构促成了西方现代哲学和美学由实在论向价值论的转化,对于20世纪西方美学的人本主义的发展应该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另外,“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研究美和美感以及艺术,就可以悬搁(存在)的问题,而去追寻它们的意义以及审美主体的态度和评价”。当代审美观念对主体的高扬必然导致直觉的诞生,而直觉的诞生对19世纪和20世纪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牵扯到从再现向表现转型的必然性。在西方传统美学中,再现与本质主义和理性主体密切相关,因为它所指向的是某一类事物的可能存在的方式。其潜在理由就是通过再现某个对象就可以再现某一类事物的特征。再现认为在现实关系的深处,存在着一种更加真实的“本质”,它的目的是找到现实的本质。再现的成功取决于对现实的解释和揭示其中的一般性质,而不取决于形式及色彩的对应。 这样,对于再现的强调导致了“写什么”远比“怎么写”更为重要,题材被放在了极为关键的位置上。结果,一部艺术作品不是以其呈现某种题材的独特方式来判断,而是根据其中的题材来判断。其不合理的地方在于:对于审美活动的评价只能通过特定的态度以及对对象的着眼点(即非功利性的超越)来界定,而不能通过所关照的物体来界定。审美并非与他律的东西打交道,而应是一种独特的观看事物的方式。再现或深挖作品中的本质或意义是建立在“美是什么”的美学本体论之上的,其依据是根据这样一种预设,即在大千世界种种现象的背后,存在着某种反映事物本质的稳定东西,它是永恒不变的存在,是具体事物的理念原型。因此再现或“显现”理念原型的“意义”或本质,而不是表现的手段或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ISBN9787511708335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王秋海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