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学派革命:华盛顿决策内幕 [平装] 7543219190,978754321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供应学派革命:华盛顿决策内幕》是供应学派的代表人物保罗?克雷?罗伯茨的一本力作,也是美国学术界的一部有影响的、比较系统地论述供应学派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作者保罗-克雷?罗伯茨长期在乔治敦大学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从事经济政策研究,并曾担任《华尔街日报》副总编和专栏撰稿人。曾在里根政府的财政部中担任主管经济政策的助理部长;在此期间,他深入考察了供应学派革命在美国的发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尤以对华盛顿决策内幕的谙熟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这部著作不仅详细披露了国内外鲜为提及的美国最高经济决策的内幕,而且也凝结了作者对供应学派革命的多年研究成果。
编辑推荐
《供应学派革命:华盛顿决策内幕》是由格致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保罗·克雷·罗伯茨(Roberts.P.C.) 译者:杨鲁军 虞虹 等 杨鲁军,1961年生于上海,1979年考入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1983年、1986年先后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自1980年起,杨鲁军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及各类文章近百篇,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学术见解,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重视。
目录
导言 1 新政策的诞生 2 经济计量学、政治学和公共政策 3 革命的扩展 4 里根上台伊始 5 胜利的序曲 6 成功和挫折 7 里根经济学剖析 8 里根其人 9 经济政策中的原则与权变 10 复辟与反复辟 再版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供给方面的作用过去一直被置于决策过程之外。这就意味着,决策者们既不能对助长消费支出的减税和鼓励生产的降低新增收入的边际税率作出区别,也不能对不利于增加刺激的较低的平均税率和能够增加刺激的较低的边际税率作出区别,更不能对耗尽私人储蓄的财政赤字和增加私人储蓄的财政赤字作出区别。对凯恩斯主义者来说,所有这些政策选择都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着经济——即增加政府开支。 华盛顿当局认识到,供应学派的论点对其经济政策的概念是一个根本性的挑战。凯恩斯主义者们在论战中失败后,又提出了一些奇怪的论点来反对供应学派。例如,里夫林在她给鲁斯洛的答复中承认,就被放弃的收入而言,减税将使闲暇的代价更高。然而,她又说,降低税率实际上可能导致人们少干活。由于减税能使人们以较少的工作挣得同样的钱,他们也可能以增加闲暇时间的方式来对待减税。换言之,她认为人们对财产有一个既定的目标水平,如果他们较容易地达到了这个目标,就会少干活。也就是说,如果使达到这个目标变得比较困难,人们就会多干活。按照里夫林对供应学派经济学的理解,使人们更加努力工作的办法就是增税!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莱斯特·瑟罗也用同样的推理来论证财产税。他假定人们对财产水平有一个既定目标而不管达到这一目标将付出多大努力,那么,对财产课税越高,人们就会越努力工作以达到自己的目标,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就越多。这是对“拉弗曲线”的一种反论,可称之为“瑟罗曲线”。尽管拉弗可能过高地估计了这种反应,但他至少使人们以正常的方式对更多的刺激作出反应。“里夫林一瑟罗经济模型”无非是说:刺激较大时,人们的反应是少干活;而刺激较小时,人们的反应是多工作。 里夫林认为,人们对降低税率的反应将是“减少工作时间……而仍然保持他们的税后收入”。对一个纳税者来说,里夫林所说的反应方式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所有的纳税者都减少工作,总收入就要下降,个人收入也会减少。
ISBN7543219190,978754321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保罗·克雷·罗伯茨(Roberts.P.C.)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