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汉语教育:动态?研究(第4辑)(2010年)》内容简介:人才培养,探索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解析各国汉语师资培训的现状与需求。信息传递,及时获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信息,深度透视国内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情况。政策研究,研究世界各国语言学习及推广政策,介绍我国汉语推广政策。历史追溯,深入研究世界汉语教育史和外国人汉语学习史,梳理历史脉络,借鉴历史经验。
编辑推荐
《国际汉语教育:动态?研究(第4辑)(2010年)》: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课程设置思考、美国非传统方式培养汉语教师的机会与挑战、中国的语言国情及民族语文政策。 目录
开卷语
本刊特稿
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课程设置思考
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
赴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业务培训问题初探
美国非传统方式培养汉语教师的机会与挑战
语言政策与汉语国际传播
中国的语言国情及民族语文政策
英语的全球化趋势
对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比利时列日孔子学院为例
国际汉语教学透视
明知故问:相关式提问技巧——对外汉语教学之“普林斯顿模式”探讨之二
对外汉语教材练习题的题型功能及题目编制——以“整理句子”为例
任务式教学在北美汉语教学界:应用与研究
韩国汉语教育的“流派”及特点
日本的汉语语音教学小议——以韵母为例
语言测试与现代教育技术
汉语拼音教学多媒体教材的设计理念及其实现方法
世界汉语教育史
日本二战时期在日本“移民”中推行的汉语教育
论王佐才对海外汉语教学的贡献——那不勒斯中华书院汉语教材再探
信息与述评
“2010年俄罗斯汉语教学法现实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英文摘要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3.研究培讥方法。注重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由于受到时间、受训者教育背景等限制,不能像培养专业学生那样系统地进行。不过,随着志愿者培训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业内专家对此加以关注,培训方法将越来越呈现多彩之势。依笔者之见,有关教学技能的培训,一些院校已经采用的两种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1 案例教学法,强调直观性。
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首创,它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郑金洲,2000)。在具体操作中,教学者将所要讲述的理论或技能通过案例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就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讨论,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案例教学法被认为是一种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被应用于师资培训中,使西方的教师教育受益匪浅。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无疑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且要求速成,要在4个月的时间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高学员的实际教学能力。据了解,目前一些大学已经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志愿者培训中。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专题,比如如何讲解语言点、如何处理课文、如何进行操练、如何组织课堂活动,等等,布置课前思考题,令学生对该专题有所思考;第二步,播放教学录像或相关课件,让学生直接面对各种各样的教学场景或实际问题,记录下所观所感;第三步,以讨论方式组织学生对教学录像进行分析,启发学生寻找最佳教学方案;第四步,教师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
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法非常直观,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对志愿者培训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大有前途。在志愿者培训中,无论是汉语教学技能还是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教学,都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不过目前的问题是,可用于培训的教学案例太少,建议相关部门组织开发专门用于志愿者培训的教学案例库。
3.2 微格教学法,突出实践性。
与案例教学法的直观性相比,微格教学法强调了培训的实践性,也是值得在志愿者培训中大力推荐的一种方法。
微格教学法是美国斯坦福大学首创的师资培训方法,它突出实践性,让学生直接进行模拟教学,反复试教,从中总结经验,逐渐提高教学能力。微格教学法认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工作,包含了太多的技巧,初学者难以同时练习并掌握这些技巧。因此这种方法将教学过程简化、分解,比如减少教学人数、内容及时间,减少教学技巧数量,从简单练习开始,一次学习一个教学点,逐渐增加教学的复杂性。这种培训方法有利于减轻学习难度,同时便于在循环试讲中检验培训效果。据了解,一些大学在志愿者培训中借鉴了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首师大为例,在培训中每周安排一到两次微格教学,每次每个学生10-15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特定教学内容进行试讲,学员受益匪浅。
ISBN | 9787560099026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