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东涛讲诺思 [平装] 9787301187289,73011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邹东涛讲诺思》内容简介: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1883-1969)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他认为,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在希腊、印度、中国和以色列等地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①例如,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把目光投向其文化的源头古希腊,使欧洲的文明重新燃起新的光辉,而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的宋明理学(新儒学)在经受印度佛教的冲击后,再次回归孔孟,而把中国哲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思想家们就是这样代代相传地推动着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
编辑推荐
《邹东涛讲诺思》:诺思,新制度经济学的集大成者,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改革开放以来几代中国经济学人。
作者简介
邹东涛,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副院长兼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深圳研究院院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特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主要著作有:《宏观经济学》、《十字路口上的中国》、《什么粘住了西部腾飞的翅膀》、《中国经济体制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中国改革开放30年(蓝皮书)》等。
目录
第一章 诺思的生平和主要学术贡献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少年生活与经历 第二节 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的怀抱 第三节 选定经济史为研究领域 第四节 对经济史研究领域的影响 第五节 进一步找寻新的分析方法 第六节 诺思的主要著作及其思想 第二章 新经济史理论 第一节 诺思新经济史学新在何处 第二节 诺思在计量经济史学领域的贡献 第三节 诺思在新制度主义经济史学领域的贡献 第四节 诺思经济史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节 回顾与反思:新经济史学产生发展的背景及原因 第三章 产权理论 第一节 产权:分析经济效率的基石 第二节 诺思产权理论的主要来源 第三节 第一次经济革命的产权解释 第四节 第二次经济革命的产权解释 第四章 国家理论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国家理论 第二节 诺思的国家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诺思悖论”与国家两难 第四节 诺思国家理论的简单评价 第五章 意识形态理论 第一节 诺思的意识形态理论 第二节 诺思与马克思:两种意识形态理论的比较 第六章 制度变迁理论 第一节 诺思对制度变迁理论的贡献 第二节 诺思对制度的理解 第三节 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理论基石 第四节 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体系 第七章 理解经济变迁过程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 第二节 理解经济变迁过程:初步的分析框架 第三节 分析框架的应用之一:西方世界的兴起 第四节 分析框架的应用之二:苏联的兴起、衰落与解体 第五节 分析框架的应用之三:北美洲与拉丁美洲的差异 附录 附录1:诺思自述 附录2:历时经济绩效——诺思1993年12月9日在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的演讲 附录3:诺思2004北京大学演讲实录:“资本主义与经济增长” 附录4:从有限通路社会到开放通路社会——诺思在清华大学讲演的报道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机构的变迁必须要跨越人们多年以来沿袭的一些传统和观念,而且我们必须能够在那些仍然是以人与人之间交易为主的国家中创造一些条件,有一些国家中缺少我们通常与资本主义所联系起来的自由市场,所以,他们就缺乏美国所拥有的发展的潜力,我本来准备了一个表格,现在就不给大家看了,尽管这些数据确实是夸大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差距,但是这个结果还是让人感到非常吃惊。因为这种差异一直持续存在。 在一些仍然以个人交易为主的国家和一些以非个人交易为主的国家中,差异是实际存在的。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制度是必须的,只不过不知道如何来建立这种制度。我们到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中就会看到有很多问题,主要的经济绩效实际上是取决于人类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而且我们必须要了解社会机构起到的作用,也必须要分析这些机构为什么起到的作用不尽如人意,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就没有什么麻烦了。但是,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很多问题。 然后我们还要研究、解释一下这些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在经历什么样的变迁。我们已经有很多新的进展,像新制度国际协会的研究成果,也让我们看到了有巨大的发展的前景。待会儿我会分几个部分讲,有的是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易转换成非个人交易、知识产权,等等。
ISBN9787301187289,73011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邹东涛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