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方法与流程》系统地讲述了常用的汽车车身结构设计方法和流程。全书共8章,以车身设计流程为主线,在质量及环保要求的驱动下,分别从车身布置、结构设计、强度设计、刚度设计、振动和噪声控制、安全性设计、优化设计等方面阐述了车身设计的各项子流程和方法及相应的设计内容,最后还归纳了部分车身关键试验标准和流程。《汽车车身先进设计方法与流程》致力于反映目前车身设计的理念、流程、技术、方法和标准,示例丰富,内容深入浅出,注重工程实践,可作为高校汽车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企业从事汽车设计、试验及使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编辑推荐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方法与流程》: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6年由科技部正式批准筹建,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车辆工程,结合国际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面向我国汽车技术发展中所涉及的车身设计制造关键基础理论和技术问题展开研究,成果丰硕,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方法与流程》是湖南大学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多年来的众多成果之一。双方于2006年成立联合研究中心,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积极贯彻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创新方针,从产品技术开发、基础应用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汽车车身先进设计方法与流程》就是在这种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部分技术研究与应用经验的积累。希望可以给广大企业、高校及其他研究机构和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车身设计方法及流程概述
1.1 车身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
1.2 现代主流车身设计流程
1.3 以车身为核心的绿色设计关键技术
1.3.1 汽车产品生命周期再循环
1.3.2 轻量化设计技术
1.3.3 模块化设计技术
1.3.4 可拆解性设计技术
1.3.5 可回收性设计技术
1.3.6 绿色设计面临的问题
1.4 面向质量的车身设计方法简介
1.4.1 车身设计质量控制对象
1.4.2 车身相关的质量设计方法
1.4.3 设计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2章 车身总布置设计
2.1 车身布置概述
2.2 车身人机工程
2.2.1 人体模型
2.2.2 人体的舒适姿势评估工具
2.2.3 驾驶人H点设计工具
2.2.4 驾驶人手伸及界面
2.2.5 眼椭圆及头部包络线
2.3 车身外造型
2.3.1 车身外造型设计参数
2.3.2 车身外造型零部件
2.4 车身室内设计
2.4.1 车身室内空间
2.4.2 车身内部零部件布置
2.5 车身相关法规校核
2.5.1 前方视野
2.5.2 后方视野
2.5.3 安全带有效固定点校核
第3章 车身结构设计方法及流程
3.1 车身结构设计概述
3.1.1 车身组成和分类
3.1.2 白车身结构设计
3.1.3 车身结构设计要求
3.2 车身结构设计流程
3.3 面向制造的车身结构设计
3.3.1 冲压工艺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3.3.2 焊接工艺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3.3.3 涂装工艺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3.3.4 总装工艺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第4章 车身强度与刚度设计
4.1 车身强度设计
4.1.1 车身强度设计标准
4.1.2 白车身静强度分析
4.1.3 车身附件强度分析
4.2 车身疲劳强度设计
4.2.1 疲劳理论
4.2.2 全寿命分析
4.2.3 裂纹萌生/应变寿命分析
4.2.4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4.2.5 汽车疲劳强度
4.3 车身刚度设计
4.3.1 刚度定义及影响因素
4.3.2 白车身刚度设计
4.3.3 外覆盖件刚度设计
4.3.4 门系统的刚度设计
4.3.5 刚度设计与轻量化关系
第5章 车身NVH分析及控制
5.1 车身结构振动及控制
5.1.1 模态分析
……
第6章 车身安全性能设计
第7章 优化设计
第8章 车身试验标准和流程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自第一辆汽车戴姆勒1号于1886年问世以来,汽车工业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车身设计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地创新演化,特别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高速发展,使得虚拟设计、虚拟试验、虚拟制造在车身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车身设计方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汽车工业发展的早期,设计师创造性地发明了汽车发动机和底盘,而汽车车身却是从马车车身直接转化来的,车身的形式、材料和制造工艺都继承了马车车身的传统,外形制造工艺较为粗糙,曲面拼接随意性较大。所谓的车身设计,在当时还只是木匠的事情,早期的车身设计虽然也有一定美的要求,但是只局限于采用装饰性的手段,与马车车身并无本质的不同。
直到1912年,汽车才迎来了真正的“车身”。当时,一个名叫爱德华·高文·巴德的美国人成立自己的公司时把目标放在了制造全金属汽车车身上,那时候没有任何厂家生产全金属车身,也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甚至没有任何成型的技术和生产设备可以利用。在此过程中,许多生产设备、技术方法和工艺都获得了专利,成为影响汽车车身设计方法发展的重要技术创新。
ISBN | 7111333969,978711133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成艾国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