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分子与电视媒体关系研究 [平装] 7565700258,97875657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中国知识分子与电视媒体关系研究》内容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与电视媒体的关系呈现出纷繁复杂的互动形态,全书试图穿越屏幕表象,拨开层层迷雾,去揭示其背后的运作机制和暗藏的万千玄机。全书首次运用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基本方法,以电视策划、电视嘉宾和电视讲坛类节目主讲人为主要的共时互动形态,准确选取知识分子介入电视媒体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别有新意地解读了知识分子与电视媒体关系的异化成因和表征,深入剖析每一种形态所表现出的社会背景和模式动因,构建并展望了知识分子与电视媒体良性互动的前景。《中国知识分子与电视媒体关系研究》从学理层面,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理解知识分子与电视媒体互动的新视角、添补了知识分子“触电”现象学术研究的一个空白。
编辑推荐
《中国知识分子与电视媒体关系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分子“触电”,到了9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活跃时期 知识分子与电视媒体的互动既取决于识分子的看我选择,也取决于大众传媒的筛选。 二者的角力构成了知识分子的媒介镜像。 《中国知识分子与电视媒体关系研究》着力呈现丁知识分子与电媒体互动关系的图谱。 剖析了影响二者良性互动的动因,前瞻r构建二者富有专业精神的合作态势。
作者简介
牛慧清,新闻传播学博士,现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台新闻部主任。研究领域涉及新闻理论、电视新闻实务、纪录片、新闻发言人实务、危机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等。先后在《现代传播》、《中国电视》、《南方电视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并参与《重大事件新闻报道》《国家形象构建》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应邀出席世界华人传播学学术研讨会(2007年);曾赴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等地开展学术交流与访问。具有多年电视一线采编工作经验,曾拍摄多部纪录片、专题片及新闻作品,其中消息《大兴乡大兴科技姻缘》、《意见箱挂进互联网》、《世纪寄语》,系列报道《救救王生》和新闻评论《南村调查》等多部作品获得全国及省级电视新闻评选一等奖。
目录
绪论/1 一、问题的缘起/1 二、研究时段/6 三、文献综述/7 四、创新性和难度/16 五、研究方法/18 六、基本框架/19 第一章 关键词研究/21 第一节 社会转型/21 第二节 知识分子/30 第三节 电视媒体/44 第四节 电视受众/54 第二章 动力机制/58 第一节 知识分子介入电视媒体的必然性阐释/59 第二节 知识分子介入电视媒体的心态探源/70 第三章 互动模式/93 第一节 知识分子介入电视媒体的历时主导模式/93 第二节 知识分子介入电视媒体的共时主导模式/100 第四章 异化趋势/152 第一节 知识分子介入电视媒体的环境分析/153 第二节 知识分子与电视媒体关系的异化表征/176 第五章 良性互动/189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自我救赎/190 第二节 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205 研究结论与反思/218 附录一 知识分子的访谈/223 附录二 电视从业者的访谈/244 附录三 《开坛》与《世纪大讲堂》节目播出表/262 附录四 《百家讲坛》造星流程图/268 参考文献/270 后记/278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具体问题具体来说,一些电视台和栏目在策划和邀请顾问中得到了成果和效益。口耳相传,就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主要是口碑传播,《新闻调查》和《艺术人生》,口口相传,初次不会主动和电视台联系,不走组织途径,有些电视台和频道直接给学校发邀请函,派老师,这是体制的途径。有些是学生来找,因为我们的学生中有很多是在媒体工作的,当然也要看这些节目有没有潜质,有些节目是看领导的眼色,不听专家的,当然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实际困难,有些栏目去了一两次以后,发现一些节目不听自己的意见,发现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慢慢对这个栏目和频道就失去了信心,再找肯定就不去了。像《经济半小时》,它是非常善于请专家学者的,长期保持它的品质,排除干扰,你不做批评报道,你就死定了,揭露问题,提高你的收视率,令一个老百姓看了过瘾、出气,任何电视节目都是靠这两点来支撑的。策划最弱的是文艺中心,策划的都是来自解放军的。 目前,电视台在收视率的压力下,节目媚俗化的倾向非常严重。您觉得你们的参与,会改变这样的情况吗?您觉得电视节目专家学者的作用到底有哪些? 好处太多了,提高软实力,提高市场的占有率,提高竞争力。 起码起到了提升的作用,像《艺术人生》,明星访谈节目,每一期的节目都要开三至四次的策划会,栏目本身只有两三名的骨干编导,剩下的都是外脑,甚至在“非典”的时候,都坚持开策划会。“集体像”最早做《冰山上的来客》、《红楼梦20年再相聚》,主意好,找到了资源,资源开拓了,可以举一反三,还可以梅开二度,做过的人物再做一遍,帽子戏法。现在又面临着一个挑战,资源不是问题,观众审美疲劳,形式被人们充分地掌握和熟悉。因为课程太多了,最近一两年都没有去开会。要是邀请你一两次不去,人家也就不会再找你了,人家会觉得你对人家有意见,给你报酬太低。有些栏目不明晰,不懂游戏规则,请你去了白说了一通,白白的走了,自己打的回来,这种情况有的是,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二次我就不去了。
ISBN7565700258,978756570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牛慧清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