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译者手册(第4版)》内容简介:编印本手册的目的在于帮助著译者了解和掌握著译书稿的基本规定和有关知识,使书稿达到新闻出版总署和我社的质量要求。我社于1983年、1991年和1998年编印、修订的《著译者手册》曾起到过很好的作用。但近几年来,国家新颁布了许多与图书出版有关的法律、规定和标准,又废止了某些原有规定,原手册中部分内容已不适用。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出版模式的变革以及近年来我社图书板块的拓展和出版工作中实践经验的积累等,都需要对本手册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本次修订,为方便著译者查找和理解,对手册内容、体例结构等进行了全面调整和更新,同时将一些常用标准融入相应的正文内容中并以实例说明;更新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内容;对各专业易混淆字词的用法分类列表汇总,对部分字词进行了辨析;在正文首页列出了我社出版流程框图,明确标注了著译者需要参与的环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手写稿退出历史舞台,我社相应调整了对打印书稿及其电子文件的交稿要求,并首次明确了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的交稿要求。手册中的其他内容也有部分增删。
编辑推荐
《著译者手册(第4版)》是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1 图书出版流程
2 稿件的基本要求
2.1 科技图书的类别
2.2 书稿的质量要求
2.2.1 政治性要求
2.2.2 科学性要求
2.2.3 系统性要求
2.3 翻译书稿的要求
2.4 纸介质书稿的收稿要求
2.4.1 收稿形式
2.4.2 “齐、清、定”要求
2.4.3 电子文件要求
2.4.4 看清样要求
2.4.5 退改稿件的收稿要求
2.4.6 再版书稿的收稿要求
2.5 电子出版物与音像制品的交稿要求
3 书稿的组成和一般格式
3.1 封面
3.1.1 书名
3.1.2 著译者姓名
3.1.3 著作方式
3.1.4 版次
3.1.5 出版社社标和社徽
3.2 扉页
3.3 内容提要
3.4 版权页
3.5 序或前言
3.6 目录
3.7 正文
3.8 参考文献
3.8.1 几种主要文献类型的著录项目、著录格式
3.8.2 需要说明的问题
3.9 附录
3.10 索引
3.11 后记或跋
3.12 图书刊登广告的基本要求
4 正文的要求
4.1 标题和层次
4.1.1 标题
4.1.2 层次
4.2 注释
……
参考文献
附录1 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
附录2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
附录3 GB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摘要)
附录4 纺织书稿中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具体规定
附录5 常见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附录6 校对符号及用法示例
附录7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附录8 部分优秀图书奖项
附录9 部分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附录10 常用外文符号及缩略语
附录11 希腊文字母表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5)翻译名词术语等的注意事项:名词术语以及人名、地名、机构名称、商品名等的译文应做到全书统一。人名、地名、机构名称、商品名在一般学术著作里可以不译,在通俗读物和科普读物中则应用中文译名,有习惯名的,应采用习惯名,无习惯名的应按照相关工具书正确翻译,并在书中第一次出现时,用括号加注原文。人名应译全名,不能只译姓,以免产生歧义。对于术语、名称较多的情况,可在翻译正文前译出索引,用作全书统一的标准。
(6)图稿的处理:一般来讲,应将图稿扫描或复印后放于译文的适当位置,与文字排在一起,并将图注的译文直接标注于扫描的图稿或其复印件的相应位置。对于以图为主的图书,可在译文中清楚标注出图号、图注和对应的图注位置及其在原书中的页码,而无须将图稿放于译文中。
(7)表的处理:表中文字均应进行翻译,并连同完整表格一同排于译文的相应位置,同时用铅笔标注原书页码。
(8)多译者翻译书稿:多人集体翻译的书稿,必须由一人负责全稿的统稿和整理工作,使全稿的体例、术语、计量单位、符号等前后一致。各译者应将译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人名、地名、机构名称、商品名等进行整理归纳,编制索引,以便全书的统稿查校。
(9)译者注:出现下列情况时可在页下增加译者注。
①原文出现科学性错误或问题时,应改正并附加说明(明显排版错误,可在翻译时改正,无须加注说明,但应用铅笔标注,以便编辑审核)。
②某一事件或情节影响读者对上下文的理解。
③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10)计量单位的处理:翻译书稿原则上不改动原书的计量单位。若原书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需加注(在书稿中第一次出现时加注,余下同)或另附计量单位换算表。用俄文或日文表示的单位符号,均应转换成法定计量单位符号或国际通用的单位符号。
ISBN | 9787506413466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