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第2版) [平装] 9787801563606,78015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中医文献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第2版)》与以往同类教材相比,有很大创新。以往的中医文献学教材主要介绍古医籍的整理方法;本教材的教学对象主要为中医专业的本科生,他们毕业以后一般不会专门从事古医籍的整理工作,所以有关古医籍整理方面的知识,在本教材中不作过于深入、详细的介绍,而以较在篇幅阐述各类中医文献源流,尤其是临床各科文献,并择要介绍重要医著的内容、特点和学术成就,使学生对中医各类文献源流及各科基本文献了如指掌,以便他们在利用古今中医文献方面能左右逢源而得心应手。这对提高学生利用和研究文献的能力,强固学生的文献根基,扩大其知识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编辑推荐
《中医文献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
目录
概论 上编 中医文献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中医文献的载体与形制 第一节 甲骨、金石 第二节 缣帛 第三节 简牍 第四节 卷轴 第五节 册叶与线装 第二章 中医文献的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目录的结构与类型 第三节 中医专科目录 第四节 综合性目录 第三章 中医文献的版本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古籍版本的款式 第三节 古籍版本的类别 第四节 版本的鉴别 第五节 版本的利用 第四章 中医文献的校勘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校勘的主要对象 第三节 校勘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校勘记的撰写 第五节 校勘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 中医文献的辨伪与辑佚 第一节 中医文献的辨伪 第二节 中医文献的辑佚 下篇 中医各类文献源流 第一章 医经类文献 第一节 内经类文献 第二节 难经类文献 第二章 伤寒金匮类文献 第一节 伤寒类文献 第二节 金匮类文献 第三章 诊法类文献 第一节 诊法类文献述略 第二节 诊法类名著提要 第四章 本草类文献 第一节 唐代以前的本草类文献 第二节 宋金元时期的本草类文献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本草类文献 第四节 近现代的本草类文献 第五章 方书类文献 第一节 唐代以前的方书 第二节 宋金元时期的方书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方书 第四节 近现代的方书 第五节 日本、朝鲜的方书 第六章 温病类文献 第一节 唐代以前的温病类文献 第二节 宋金元时期的温病类文献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温病类文献 第四节 近现代的温病类文献 第七章 内科类文献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内科类文献 第二节 晋唐时期的内科类文献 第三节 宋金元时期的内科类文献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内科类文献 第五节 近现代的内科类文献 第八章 外科类文献 第一节 唐代以前的外科类文献 第二节 宋金元时期的外科类文献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外科类文献 第四节 近现代的外科类文献 第九章 骨伤科类文献 第一节 唐代以前的骨伤科类文献 第二节 宋金元时期的骨伤科类文献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骨伤科类文献 第四节 近现代的骨伤科类文献 第十章 妇科类文献 第一节 唐代以前的妇科类文献 第二节 宋金元时期的妇科类文献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妇科类文献 第四节 近现代的妇科类文献 第十一章 儿科类文献 第一节 唐代以前的儿科类文献 第二节 宋金元时期的儿科类文献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儿科类文献 第四节 近现代的儿科类文献 第十二章 五官科类文献 第一节 唐代以前的五官科类文献 第二节 宋金元时期的五官科类文献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五官科类文献 第四节 近现代的五官科类文献 第十三章 针灸推拿类文献 第一节 先秦汉魏时期的针灸推拿类文献 第二节 南北朝至宋元时期的针灸推拿类文献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针灸推拿类文献 第四节 近现代的针灸推拿类文献 第十四章 医案医话医论类文献 第一节 医案类文献 第二节 医话类文献 第三节 医论类文献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文献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关系密切,概括起来,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文献是人们获取、传承知识的重要媒介。文献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具有可记录的内容与工具、手段时)的产物,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人类认识社会与自然界的各种知识的积累、总结、贮存与提高,主要是通过文献的记录、整理、传播与研究实现的。文献能使人类的知识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而传之久远。 第二,文献与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共同向前发展。文献记述的内容,反映了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知识水平;同时文献的存在形式(诸如记录手段、书写材料、构成形态与传播方式等),又受当时社会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与制约。例如在纸发明以前,我国的古人只能在甲骨、金石、简帛上作记录;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古人只能凭手工抄刻来记录文献。然而,正是在文献的初级原始阶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我们的祖先才发明了纸与雕版印刷术,使得文献的记录方式和传播速度发生了飞跃。人们又从文献中汲取、利用知识贡献于社会,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由此可见,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文献的内容与形式,而文献的继承、传播与创造性的运用又反作用于社会,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推动力。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之梯”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ISBN9787801563606,780156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亚季澜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