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层制、利益博弈与政府行为:以杭州市J镇为个案的研究 [平装] 978730808582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科层制、利益博弈与政府行为:以杭州市J镇为个案的研究》主要内容简介:乡镇政府不仅仅服从科层制的规范、遵守市场竞争的规则。从组织的视角回应上级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压力,并与上级政府、企业和农民进行各种形式的利益博弈,进而改变科层制的规范和国家发展乡村社会经济的战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科层制并不曾从乡村社会中退出,而是以新的方式重新主导着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直接经营数量多、规模小的乡镇企业转变到以控制土地将整个辖域作为一个经营单位进行经营,从主要由村社干部与农民直接互动转变到乡镇政府及其官员直接与农民沟通,从主要依赖传统乡村微观维稳的关系网络转变到主要依赖现代科层化的稳控组织进行维稳。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学习了治理之道,重塑了国家、市场与社会关系,优化了地方治理。
编辑推荐
《科层制、利益博弈与政府行为:以杭州市J镇为个案的研究》: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同时,应该建立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政府行为,保持政府的效率和响应民众的需求的责任之间的平衡,进而推进地方治理的永续发展,实现善治。
作者简介
张丙宣,男,1981年8月出生,安徽太和人,毕业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政治学博士,现就职于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要从事地方政府、地方治理与政策分析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及其背景 二、既有研究的回顾与评介 (一)国外关于中国乡镇政府行为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乡镇政府行为的研究 三、基本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个案的选择 六、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科层制与政策调适:视角与工具 一、服从、自主性与责任:传统科层制理论 (一)理性及其制度设计 (二)服从与效率 (三)科层制的功能失调与官僚的自主性 (四)责任及其实现 二、多元与博弈:科层制理论的新进展 (一)基本假设 (二)主要范式 (三)特征、价值与限度 三、利益博弈、政策调适与地方治理 (一)目标责任制 (二)自主权 (三)利益博弈 (四)政策调适与地方治理 第三章 利益博弈与政策调适的制度基础 一、1949年以后中国乡镇政府改革回顾 (一)1949-1978年的乡镇政府改革 (二)1979-2009年的乡镇政府改革 (三)乡镇政府改革中的一些发现 二、授权与责任制度 (一)多层级多地区的权力结构 (二)授权 (三)责任制度 三、财税制度 (一)计划经济时代的财税体制 (二)从财政包干到分税制:改革开放时期的财税体制 (三)“两保两挂”:分税制后省市县财政体制的调整 (四)县(区)乡(镇街)财政体制 四、干部管理制度 …… 第四章 招商引资、利益博弈与政策调整 第五章 征地拆迁、利益平衡与政策调整 第六章 综治维稳、利益博弈与制度建设 第七章 自主性、博弈与责任:理解乡镇政府的行为 第八章 提高地方治理的绩效 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第四章,本章以市场化进程中乡镇政府的招商行为为分析对象,考察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在目标责任制的约束和自由裁量权的推促下,乡镇政府如何变通上级政府的政策以完成目标责任制,区政府如何约束乡镇政府的行为以及乡镇政府如何突破上级政府的约束。本章研究发现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讨价还价不仅遵循等级化的科层制的标准化行为规则,还与不同层级政府的资源禀赋和实际控制生产要素的程度有密切关系,而且,利益博弈的过程也是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重构乡村社会经济的治理规则的过程。 第五章,本章以乡镇政府的征地拆迁行为为分析对象,考察乡镇政府如何运用自由裁量权与农民互动,如何在农民之间分配利益,以及乡镇政府和农民、村社各自行动的逻辑是什么,农民、村社与乡镇政府的博弈规则如何形成。研究发现,农民和村社通过与乡镇辖域内其他个人或村社进行比较或相对比较的方式获取博弈信息,乡镇政府通过摆平或保持平衡的方式应对农民的策略性博弈行为,乡镇政府和农民以及村社的策略性博弈配置着乡村社会的资源,改变着支配乡村社会的基本规则和权威,市场竞争机制、服从与高效的科层制和乡村社会的习俗与社会关系网络等共同塑造着政府与农民的博弈规则,这些规则进入到乡村社会治理之中塑造着未来乡村社会的秩序。 第六章,本章以乡镇政府的综治维稳行为为研究对象,旨在重新思考在市场化进程推进的地方社会经济转型中,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冲突与合作的原因,探索推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永续合作的条件和机制。研究指出:在创设秩序、实现国家和政府的基本职能中,国家和政府绝非单单任凭市场和社会力量对其权威冲击和削弱,尤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国家和政府更是如此。
ISBN9787308085823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丙宣
尺寸16